作业|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寒假即将到来 , 学校课后托管班再次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 。 家长们期待——
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靳晓燕
“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 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订了课后服务方案 , 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 , 基本实现了‘5+2’全覆盖 。 有91.7%的教师参与提供了课后服务 , 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提高到目前的91.9% 。 ”2021年底 , 教育部发布的一系列课后服务数据让人看到了各地为推动“双减”工作所做出的努力 。
寒假即将到来 , 学校课后托管班再次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 。 课后服务 , 如何做到让孩子喜欢 , 让家长放心 , 让老师舒心 , 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 。 学校有哪些积极的措施来推动这项工作?课后服务项目质量如何提升?采访人员日前进行了调查采访 。

作业|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文章图片

河南省宝丰县东城门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社团活动14个 , 形成以腰鼓、足球、合唱社团为特色的美育亮点 。 2021年12月24日 , 同学们踏着鼓点 , 展示腰鼓才艺 。 王双正摄/光明图片
1.如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 , 每日下午 , 大多数中国孩子的课表有了新变化 。
“小学课后服务为周一至周五下午 , 每天2课时(法定节假日除外) 。 第1课时主要安排自主作业辅导答疑(学生自主课程) , 第2课时主要安排学科拓展、益智游戏、创新素质拓展课程 。 ”北师大庆阳附小校长孙定国说 。
玩转魔方、学唱英文歌曲、沙画、趣味编程、主持、经典诵读、乒乓球、田径、武术等课程都成为孩子们的自选项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2021教育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学校课后服务要体现办学特色 , 充分挖掘教师潜力 , 既要为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 , 指导完成作业;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 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 。
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 , 课后服务由“兴趣社团+学业辅导”并行的方式推动课后延时 。 “基于‘兴趣社团’内容的课后延时服务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 , 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 学生参与率100% 。 基于‘学业辅导’的课后服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科学习 , 每天的课后作业完成 , 参与率67% 。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唐晓勇说 。

作业|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文章图片

2022年1月5日 , 贵州省黔西市惠风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在课后足球托管班上尽情挥洒汗水 。 范晖摄/光明图片
家长感受怎样?
采访人员在调查中发现 , 家长对于课后延时服务是非常支持的 , 特别是双职工家庭 。 不仅解决双职工家长接孩子的问题 , 而且解决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学生写作业的家长的后顾之忧 。
“对于家长来说 , 他们一个核心需求就是 , 孩子在学校高质量完成作业 。 ‘高质量’完成当天的作业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 也对学校提出了挑战 。 ”唐晓勇告诉采访人员 。
课后服务不仅是满足家长的托管需要 , 更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充裕和丰富的学习机会 , 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辛涛表示 , 一方面 , 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更为有效的补习辅导 , 能够跟得上、有信心;另一方面 ,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 能够有拓展、有突破 。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课后服务 , 形成自己的专属课程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