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泡澡用的瑶浴药在哪里 云南瑶浴( 二 )


第一个难点是姚药浴的配方 , 姚家世代相传 , 没有文字记载 , 一直是由内而外的传承 。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经验烹饪 , 每个家庭烹饪不同种类的草药 。每种草药的效果如何?比例是多少?之前没有人做过专门的统计和研究 。于是 , 邱福寿拜访了相识多年的当地著名姚医生陈士元和赵金春 , 谈了自己最初的创业意向和未来展望 。反复的交流最终互相触动 , 贡献了姚祖籍秘方 。
邱福寿聘请了两位瑶族医生采药 , 用大锅熬制 , 推出瑶族药浴健身馆 。它的受欢迎程度出乎邱福寿的意料 。20多个房间经常客满 , 每天有100多位客人体验 。药浴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生活方式 , 这无疑给了邱福寿更大的信心 。
手创瑶瑶戴
邱福寿发现 , 大锅煮鲜药的操作有很多弊端 , 每天都需要收鲜药 。量少的话不够用 , 量太大的话容易发霉 。规范化、标准化是药走向更广阔市场必须解决的问题 。
风华正茂的邱福寿遍访各地 , 与北京中医学院的林玉华教授合作 , 开发秘方中38味药的药理 , 并不断改进技术 。他开创了中国瑶族药浴袋的先河 , 发现了药材的最佳细度、沙袋的经纬度等 。
经过反复试验 , 他们发现这些野生药材药性十足 , 经过一年的缓慢发酵 , 效果更好 。走进宽敞的厂房 , 数百吨药材正在悄悄发酵 , 有一股浓郁的草药香气 。一年后 , 这些药材将经过20多道工序 , 加工成方便快捷的瑶浴包 。
多年来 , 邱福寿在几千年的瑶族古方基础上 , 孜孜不倦地探索药理学的科学依据 , 不断规范瑶药生产的环节和工艺 , 取得“肖”牌、“壮”牌生产经营许可证 , 建设洁净车间 , 引进新的生产线 ,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 成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
三代传承誓要弘扬瑶医 。
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并不容易 。邱福寿回忆说 , 姚郁在金平红极一时 , 但姚郁泡泡袋系列产品在2001年刚开发出来时 , 初期销售并不容易 。“很多消费者连瑶族都没听说过 , 更别提瑶族的药浴文化了 。”有着多年茶烟经验的邱福寿 , 在开拓市场上坚韧不拔 。
让邱福寿感动的是 , 他的儿子邱华和女儿邱杰也相继放弃了各自的事业 , 和他一起推广瑶医 。邱华在金平负责生产 , 邱杰在昆明负责销售 。他们参加了昆明博览会、广州美博会等大型展览 ,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古代瑶族药浴 。他们在广州、深圳和南京都有大规模的代理商 。如今 , 金平尧尧的产品销往四川、重庆、广东、京津冀、福建、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河北、黑龙江、云南等多个省市 。
邱杰看好电商 。“南药旗舰店”是云南最早入驻天猫店的企业之一 。已经入驻11年 , 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者 。邱杰说:“我的女儿和侄女也加入了瑶医药行业 。我们家祖孙三代人 , 都坚定地传承着这一事业:把瑶医发扬光大 , 让我们的国宝真正造福人类 。”
经过多年的努力 , 绿色健康产品姚郁已经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金平尧尧医药的销售额逐年增长 。2010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大关 , 2019年销售额达到2200万元 。2020年 , 很多企业深受疫情之苦 , 但消费者更注重健康 , 金平尧尧医药销量不减反增 。
一百年后 , 姚会变得富有 。
随着销量的不断增加 , 邱福寿于2015年在县金水河镇大丰梁地区建立了瑶药基地 。这里的海拔、气候、土壤等综合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 , 高温环境也非常适合干燥中药材 。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 修建道路 , 通电 , 从25公里外引水 。邱福寿多年的茶叶种植经验派上了用场 。他带着大家去尝试 , 终于摸索出了各种野生药材扦插育苗的复杂技术 。


邱华介绍 , 姚医药基地共流转土地1000亩 。苗木培育完成后分发给村民种植 , 并承诺签订最低保护价 , 种植后回收利用 。但中药材种植属于中期行业 , 很多农民一开始持观望态度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金水河镇老刘村委会支部书记——张磊 , 曾入选云南省“百佳支部书记”之一 , 带头承包土地 , 种植红藤、连翘、南蛇藤、麻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