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取来的真经,到底都是些什么经? 唐三藏去西天取什么经文

你要去唐三藏西天取什么经书?(玄奘大师拿的是什么经书?)
西方电影中随处可见基督教文化的影子,解说也很精彩 。然而,很少有中国制造的电影能看到佛教文化和电影更好的结合 。至于《西游记》和大唐玄奘,一直有一种说法反复说玄奘要“求经” 。然而,有哪些电视剧和电影没能搞清楚的是,这是什么“真经”?

1.佛经是什么?
佛教有很多“经”,但佛教经典不止“经” 。
通常,佛教经典可以分为三类,即经典、法律和理论 。
经一般是指释迦牟尼佛说的话,或者大菩萨说的话,经佛认可 。比如金刚经、楞严经、心经都是经 。
法,记录佛所立的戒,以及立戒的理由;
理论是历代高僧对佛经的解释,或对一种佛教观点的系统哲学阐述 。比如常见的大乘升信论、中伦、菩提道济全光论等等 。
经、法、理合称为“三藏” 。三藏经典浩如烟海 。在佛教中,如果一个和尚精通佛经、法律和理论,那将是非常强大的,他被称为“和尚大师” 。玄奘大师是所有僧尼都熟悉的“僧主” 。
【玄奘大师取来的真经,到底都是些什么经? 唐三藏去西天取什么经文】那么玄奘大师所说的“真经”,其实就是指佛教的梵文经,包括经、法、三藏学说 。

二、佛教的分类标准
佛教有很多分类标准 。比如按照传播途径为标准,可以分为南方传播、汉族传播和藏族传播;根据修行的特点,可以分为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
但以上分类容易给人误解,会人为地割裂和反对佛教 。比如有朋友会问:“藏传佛教和汉族佛教属于佛教吗?”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可以避免误解,更清晰——就是按照佛教思想来划分 。
佛教是出了名的一丝不苟 。它有自己系统完整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 。
按照佛教思想的分类,佛教可以分为四类 。有两个小乘,一切都有经部和经部的思想;大乘有两种,中间思想和唯一思想 。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所以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属于中阶或唯知思想 。汉语和藏语的区别主要在于练习的方式;禅与净土的区别还在于修行的方式 。每个人都是大乘佛法,都跳不出禅定唯知的理念 。
3.什么是真经?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玄奘大师拿走的《真经》,这是什么宝藏 。
电影《大唐瑄藏》中,黄晓明饰演的玄奘大师遇到纳兰道寺住持杰贤大师,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
黄晓明回答:“我是来学习瑜伽老师的理论的 。”
这本《瑜伽师地论》是玄奘大师的重要经文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另一方面,《瑜伽老师的土地理论》属于唯知识思想的核心经典 。
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已有数百年,远在玄奘大师之前 。
但当时引进的经典不全,译者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几百年后,隋唐之间,中国佛教思想界非常混乱(当然可以说非常活跃,百家争鸣) 。那么,一些重要的问题就没有权威统一的答案;教派之间不可能有决定性的争论 。
玄奘大师很想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 。既然在中国得不到答案,那就得去印度看标准答案 。这就是他向西天取经的原因 。
当时印度的佛教界是一个唯知独尊的思想世界 。所以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主要是拿宗的经书 。回国后,他翻译的经典作品主要是唯理论派的作品 。除了刚才提到的瑜伽老师的土地理论,还有《全意识颂-三十》、《全意识论》等等 。
纳兰塔寺住持杰贤大师是当时印度佛教的领袖,理性主义大师,年逾120 。

4.为什么要弘扬宗?
玄奘大师为什么要大力弘扬魏徵宗?
除了个人的学习经历之外,玄奘大师大力推崇宗也是有原因的 。
就像我刚才说的,在玄奘法师之前,佛界很混乱,意见不一 。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不太喜欢逻辑,所以对重要名词没有统一的定义 。他们随意定义它们,并根据自己的想法理解它们 。这样,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但都觉得挺对的,所以在争吵中没有结论 。
同样,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以清楚地告诉你练习的顺序和标准 。每个人都缺乏标准,认为自己很牛逼;或者想想自己的想象力有多好 。
这样,佛教界如何给玄奘大师一个明确而有说服力的答案?
玄奘大师深知上述弊端,所以回国后大力宣传宗经 。因为唯知派的经典正好可以弥补上面的不足 。
首先,魏徵教特别强调名称的讨论和定义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魏徵教非常重视名词的解释,每个佛教术语都解释得很清楚 。我们讨论的时候,当然不会有误会 。所以唯一的门派也叫“法”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