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的研究进展

民间有种叫做“辣毒”的草药,有消肿、祛风之功效,用于治疗蛇咬、痢疟、去毒俱妙;辣毒草药的原植物为白花丹,白花丹多为民族药材,广西壮医用叶治疗跌打损伤、肝脾肿大;云南傣医用其干根散瘀消肿,治风湿疼痛;新疆维吾尔医用白花丹茎枝,称做“夏特然吉印地”(Xiateranjiyindi),多由巴基斯坦或印度购入,常以配方入丸、膏药用,主治白癜风、偏瘫、胃腹胀痛及牛皮癣等症1药材研究 。[1]
普拉巴戈泽艾仑 。白花丹科植物可用作药物 。理化鉴别研究刘源等[2]建立了一套白花丹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通过相似性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文献报道黄丹的化学成分及提取分离 。用薄层色谱法对民族药白花丹和红花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均含有白花丹醌,化学成分相似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3]
化学成分 。
在中国,白花丹的化学成分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 。迄今为止,从白花丹属植物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包括萘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甾体类等[4] 。
2.2萃取和分离 。
张千瑞等[5]从白花丹地上部分分离出9个化合物:白花丹醌、异辛醇酮、白花丹酸、β-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醛、反式肉桂酸、香草酸和2,5-二甲基 。
2.3含量测定 。
[6]测定了白花丹不同药用部位的白花丹素含量,结果表明,白花丹不同药用部位的白花丹素含量分别为根0.394%、茎0.050%、叶0.031% 。药理作用 。
3.1抗菌效果 。民间常用的黄丹根、花、茎或叶的水提取物,外用治疗烧烫伤 。从白花丹中提取的白花丹醌可抑制流感、肠炎、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等的生长 。,表现出很强的抗菌活性 。张秀兰等[7]报道,樟丹的花、茎、叶的水提物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曾颖等[8]用白花丹素制备滴眼液治疗沙眼患者,总有效率为90.9%,与0.1%利福滴眼液相似 。
3.2抗炎和炎症作用 。
赵霞等人[9]发现高浓度白花丹素可抑制炎症物质白三烯B4和二十碳五烯酸的产生,表现出较强的抗炎作用 。中等浓度刺激AA的代谢,从而增强5-LO和12-LO产物的产生,可引起炎症 。低浓度可明显减少5-LO产物的产生,产生抗炎作用 。3.3抗肿瘤作用 。
甘炳清等[10]研究表明,白花丹素对Raji、Calu-1、HeLa和Wish四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Srinivas等研究了白花丹素诱导子宫癌细胞ME-180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结果表明,白花丹素能明显抑制ME-180细胞的增殖,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刺激ME-180,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线粒体受损,ME-180细胞膜电位降低,ME-180细胞凋亡率与白花丹素浓度呈正相关 。3.4抗肝损伤和肝纤维化 。
赵铁建等[11]建立了四氯化碳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观察表明,黄丹水煎剂对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不同剂量的黄丹水煎剂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及肝脏指数 。
赵艳丽等[12]在体外观察到白花丹素对NB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表明白花丹素能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的增殖,诱导凋亡,阻断细胞周期进程,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抗氧化活性 。
毛等[13]结果樟丹提取物对卷烟烟气中单线态氧自由基、混合自由基和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3.3%、59.1%和26.0%,且樟丹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能力与其质量浓度有关 。3.6升血糖的效果 。
]研究[14]表明,樟丹乙醇提取物可升高血糖,抑制血液中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糖原分解能力,减少糖原分解旁路,降低外周糖的利用率,导致血糖升高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 。
Bopaaia等评价了白花丹根50%乙醇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 。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和HVA水平显著升高,10毫克/千克剂量组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和HV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20毫克/千克和30毫克/千克剂量组动物纹状体多巴胺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 。但仍高于对照组,运动能力与纹状体DA水平呈负相关,可能是提取物中的化合物在高浓度下调节其对纹状体DA系统的作用所致 。
3.8杀螨效果 。
曾新年等[15]研究表明,白花丹素具有明显的杀螨和杀卵作用 。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白花丹素是杀螨活性的主要活性成分 。
3.9毒性[16]
白花丹的全株和根部都含有白花丹素(又称肌生长抑制素),是一种有毒成分 。外洗后,用于外用敷料,造成局部红肿脱皮 。过量食物中毒可能导致瘫痪等 。会导致流产 。如果皮肤中毒可用清水或硼酸水冲洗,发生糜烂时可在患处涂抹硼酸软膏,新鲜中毒后可服用蛋清、糖水、活性炭 。临床应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