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

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鲶鱼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经典理论“鲶鱼效应”,源于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渔民想尽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到达渔港,但在运输过程中大量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 。然而,有一种渔船总能将沙丁鱼活着带回渔港,直到船长去世,谜团才得以解开 。原来,老船长故意把几条只吃沙丁鱼的鲶鱼放在沙丁鱼罐里,让它们游来游去 。沙丁鱼非常紧张,四处奔跑和逃跑,加速游泳,从而获得大量氧气,从而延长它们的生存时间 。
鲶鱼效应:竞争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
“鲶鱼效应”的本质是激励精神,通过激励产生进步的因素 。“鲶鱼效应”的作用是调动大家的积极因素,有效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激情,让员工在刺激下展现出活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
鲶鱼效应在自然界非常普遍 。科学家对自然界中的羊进行了观察,发现如果一只羊的活动区域没有狮子等天敌,就会缺乏危机感,不再习惯奔跑,体质会逐渐下降,从而影响羊的整体繁殖 。这种现象在企业中也很常见 。员工长期固定,就会缺乏新鲜感,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没有紧迫感,没有危机感,做事的积极性会很低 。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总裁本田正一郎曾经面临过这样一个问题:公司员工太多,严重耽误了企业 。但是,把他们全部开除是不合适的 。一方面,他们会受到工会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也会遭受损失 。这让他很头疼 。他的得力助手、副总统宫泽告诉他沙丁鱼的故事 。
听完宫泽的故事,本田豁然开朗,连连称赞:这是个好主意 。最后,宫泽补充道:“其实,人都是一样的 。一个公司的人员长期固定,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 。只有外部有压力,内部有竞争氛围,员工才有紧迫感,企业才有活力 。”本田强烈同意,他决定找一些外国鲶鱼加入公司员工,营造紧张气氛,发挥鲶鱼效应 。
说到这里,本田立即着手人事改革 。他先从销售部门做起,因为销售经理的理念离公司精神太远,他保守的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下属 。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一条鲶鱼来打破销售部的沉闷气氛,否则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 。经过精心策划和努力,本田先生终于挖出了松禾公司35岁的销售副经理竹太郎 。竹太郎接任本田销售经理后,凭借其丰富的营销经验、过人的学识、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受到了销售部门全体员工的一致好评,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活力 。公司销售出现转机,月销量暴涨,公司在欧美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本田先生对竹太郎上任以来的工作非常满意 。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工作表现,更是因为销售部门作为企业的主导部门,带动了其他部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活力 。本田为其有效利用“鲶鱼效应”而自豪 。
此后,本田每年都着重从外部“招聘”一些有能力、思维敏捷、有30年历史的生力军,有时甚至招聘总经理级别的“大鲶鱼” 。结果,全公司的沙丁鱼都有触电的感觉,业绩蒸蒸日上 。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利用“鲶鱼效应”进行管理,一般采用本田的做法:不断从其他企业引进人才,营造充满紧迫感的竞争环境,使组织长期保持活力,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个”的人才效应 。
然而,鲶鱼效应也有其明显的缺点 。首先,鲶鱼不受沙丁鱼的欢迎,学会了如何在工作场所将鲶鱼放入船舱而不被沙丁鱼赶出来 。其次,如果鲶鱼太多,沙丁鱼今天可以逃进船舱,但明天不行 。唯一的结果就是它们筋疲力尽后被吃掉,除非它们能破网逃出船舱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大量出走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
因此,鲶鱼效应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素质 。一般来说,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果断有力:迅速发现组织停滞的症状,能够快刀斩乱麻,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
(2)言而有信,作风过硬:科学决策,监督决策执行,及时评估政策效果 。
(3)崇尚创新、结果导向:崇尚创新,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从业务流程、岗位设计、人员招聘与分配、薪酬设计与考核等方面体现创新理念和效益 。
(4)成就需求和前瞻性愿景:有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可以预见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现有人力资源与未来的差距,有效识别未来人才,斩断不适合组织发展的人才 。
【什么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5)系统视角,敢于变革:要能从系统内外观察到组织系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不仅要把自己当成组织的一部分(与渔民相比,鲶鱼领导本身就是沙丁鱼,渔民就是领导),还要把自己当成小系统中的领导者,这样才能带动员工打开局面,打破常规,取得良好的效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