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狗怎么读(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五章说道:“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 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 ,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 不如守中 。”
意思就是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 , 它没有仁爱 , 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 , 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 , 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 , 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 , 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 , 越鼓动风就越多 , 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 , 更行不通 , 不如保持虚静 。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 鼓励大家遵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道德规范 , 做个安分守己的好老百姓 。
而老子的道教思想并不认为上天懂得仁爱 , 而是对待万事万物都一视同仁 , 不分好人与坏人 。谁要是不遵循“物极必反 , 盛极而衰”等天道 , 就会受到惩罚 , 正所谓是“失道者寡助” 。反之 , 顺之者昌 , 得道者多助 。
因此 , 老子才说“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 , 它没有仁爱 , 对待万事万物的心态都是一样的 。
为什么老天应该是没有仁爱之心 ,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
【刍狗怎么读(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道德经》第三章说道:“不尚贤 ,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 使民心不乱 。”
意思是说:不推崇有才德的人 , 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 , 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 , 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圣人”二字 , 而他眼中的圣人就是君王 , 所以他的很多道理也是讲给君王听的 。
在“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后面 , 老子紧接着说“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 即: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 , 也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百姓 。
老子还给出圣人“无为而治”的方法:排空百姓的心机 , 填饱百姓的肚腹 , 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 , 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 , 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 , 没有欲望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 。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 , 办事顺应自然 , 那么 , 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说了一番话 , 让人印象深刻:“长江为江 , 黄河为河 , 长江水清 , 黄河水浑 , 长江在流 , 黄河也在流 。圣人出 , 黄河清 , 可黄河那清过?长江黄河都都灌溉了流域内所有田地 , 哪能因水清水浑就偏废不用?”
嘉靖皇帝的意思是:严嵩这样的奸臣好比黄河 , 海瑞这样的忠臣好比长江 。不能因“黄河”浑浊而偏废不用 , 不能因为“长江”水清而偏用专宠 , 要奸臣和忠臣一起驾驭使用 , 这样才能更好地平衡朝局 。
由此可见 , 在嘉靖皇帝眼中 , 没有什么好人坏人 , 能够为自己所有的人 , 就可以了 。其实 , 嘉靖皇帝非常崇尚道教思想 , 白天是在潜心修道 , 晚上他在改奏章 。他几十年不上朝 , 不穿龙袍 , 但朝中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 还牢牢把握着军政大权 , 没有人能动摇他 。或许 , 就是因为他用道教思想悟透了圣人之道 , 悟透了真正的帝王之术 。
关于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争论 , 《太平广记》中还记载了一个老子和孔子的经典对话:
朋友们 , 您是怎么看这“这句话 ”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
持续观看更多经典国学谋略(菜根谭、鬼谷子、曾国藩、左宗棠等) , 
请点击上方“” 。您的每一次转发、收藏、点赞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