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 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学的核心(儒学的核心命题)
白色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的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他人”,如果能做到谦恭(庄重)、宽厚(宽厚)、忠信(正直)、敏感(勤奋)、慈悲(慈悲),就可以说是仁者,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成于人,则为他人挺身而出”孟子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把仁想成“人心”、“慈悲与仁”,把仁看成是上天设定的最崇高的称号,人最稳定的居所,“仁,天之尊严,人之家” 。并提出了“仁政”“王道”的理论,主张给人民一个固定的产业,“民为道,有永产者有恒心”,实行“以德服人”的政治 。
然而,孔子重视仁,也重视礼 。如果说仁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道德表达,那么礼就是外在规范对这种情感表达的道德要求,两者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 。比如“克己礼尚往来是仁”,“礼的使用是最重要的”,“见不得恶,不听其言,不言其动”,“不学礼受不了”等等 。孔子之所以强调礼,是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礼崩乐坏,周朝皇族没落,群臣齐升,世道迷失 。他想利用所谓的“君君、大臣、父亲、儿子”的仪式来纠正丈夫、儿子和兄弟的名字,让丈夫、儿子和兄弟有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方式,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恢复西周以来的礼乐教育传统 。说到底,就是维护优越感和自卑感的等级制度 。就像他自己说的:“如果你不雅,你就不能成为天地之神 。”不公平,没有办法区分君臣、上下、老少的地位;不公平,没有男女、父子、兄弟、婚姻的区别,也缺少数字 。“也就是说,没有礼仪制度,天地之神就不能被恰当地祭祀;没有礼仪制度,不可能适当区分君臣、上下级官员、老少的职位;没有礼仪制度,我们就无法正确区分男女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亲情,以及婚姻与社会交往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在孔子看来,所谓礼,其实是一种用来表示人伦的社会道德标准,不是为了尊卑,也不是为了区分等级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孔子所强调的仪式更多的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更注重仪式的道德原则和精神价值 。
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礼治思想 。从人性恶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欲望,想要某样东西却得不到,就不能一无所有,想要某样东西不经过衡量和分解,就不能争辩 。”为混乱而斗争,混乱导致贫困 。首先,国王讨厌他的混乱,所以礼义分了 。“以礼治国,“有贵贱之分,有幼有老之分,有贫富之分,有贵贱之分” 。他还具体阐述了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夫妻之道,认为人与君应“礼分其礼,万世不偏”;我要“以礼相待,忠诚不懈”;父亲要“大方有礼”;人子要“恭敬敬”;兄弟要“相亲相爱”;一个弟弟要“恭敬细致”;丈夫要“有所成而不流,来时有所区别”;一个妻子应该“有礼貌,听话,粗鲁,恐惧和自我辛辣” 。这样,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自己 。不仅如此,他还把礼提到了立国之本的高度,认为“国之命运在礼”,这是治国的最高标准,是强国之本 。无论你有没有强大的军队,有没有高城深潭,有没有严格的刑罚,仪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不了” 。荀子是“尊礼”、“重法”的 。认为士以上阶层要以礼约束,庶民要以法治理 。它是法与礼的延伸,应做到法与礼并重 。所谓“法治、礼刑、君子以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荀子更加重视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践功能 。
汉初,统治阶级虽然实行了黄家族治国的方略,但朝廷的礼乐制度仍沿用儒家的礼乐制度,有助于迅速恢复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进一步发展 。董仲舒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仁政”、“王道”思想 。一方面,它为皇权的神圣和权威寻找依据,认为“天子受天之命,天下受天子之命”,也就是说,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每个人都必须绝对服从 。同时,它用“祸论”来限制至高无上的皇权,认为“天谴也;不同日子的力量也很大 。如果你不知道,你会害怕的 。所有灾难的根源都是国家的损失 。国家的损失是萌芽的开始,灾难从天而降 。任务是告诉它而不改变,但看到它奇怪而惊恐 。我惊恐的时候不知道害怕什么,甚至会觉得尴尬 。”这样,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就不敢随意滥用权力 。当他掌权时,他必须考虑上帝的意志和政府事务的得失 。一旦做了错事或失了德,就要及时检讨和忏悔,否则上帝会用灾难惩罚他 。如果他仍然不知道如何悔改,他可能会遇到更大的灾难,直到他被逐出天堂的命令 。也就是说,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表和代言人,皇帝本人首先要“守法”,更应该做到以德服人的“仁政”和“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