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 元代皇帝

元朝皇帝(清朝皇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自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家命名为“大元”,1368年元顺帝被赶出北京,至今已有98年 。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元朝有11位皇帝 。除了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在位24年,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在位36年之外,在这38年中,有9位皇帝被替换 。更夸张的是,从元仁宗去世到元顺帝登基只有13年,却换了7个皇帝 。如此频繁的皇位更迭,也是历史上一个奇妙的现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元朝的皇帝更迭如此频繁?到底是什么原因?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令》,采纳了《易经》中“大为甘源”的意思,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命名为“大元” 。至此,一个崭新的王朝建立了 。新王朝建立后,忽必烈于公元1273年立他的第一个儿子真金为皇太子 。然而,当事情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展时,忽必烈寄予厚望的真金却英年早逝,忽必烈不得不经历失去儿子的痛苦 。从那以后,忽必烈没有从他的其他孩子中选择继承人,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真正的黄金孩子 。
公元1293年,忽必烈将自己曾给真金的“皇太子宝”给了真金的第三个儿子铁木儿,间接表明了他继位的意图 。此外,忽必烈还派帖木儿去守护蒙古帝国的故都哈拉和林,让他留在北方 。帖木儿在哈拉和林的经历加强了他与蒙古本部军民的联系,为他后来登上皇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

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帖木儿继位,史称元成宗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他在继位后不久就任命自己唯一的儿子德寿为皇太子 。然而,德寿英年早逝,元成宗没有其他孩子,所以王位继承人出现了空空缺 。后来,元成宗因病去世,享年42岁 。因为他生前没有确立正式的继承人,宗室成员们毫不犹豫地想尽办法争取这个伟大的职位 。
【清代皇帝 元代皇帝】元成宗死后,左丞相阿胡泰支持布鲁汉皇后和安西王阿难监督国家,并打算立阿难为帝 。另一个宗室,艾雨·巴丽·巴丽·达和右首相哈拉·哈孙不同意女王的做法,他们在女王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动了大多数政变 。控制局势后,艾雨巴丽巴丽达认为自己不足以遏制各方势力,于是带头扶持守护合林的兄弟海珊为帝 。了解情况后,海山成为元朝皇帝,辅佐元武宗 。(海山和弟弟艾雨巴丽巴丽达是前太子金真的孙子,二哥元成宗的孩子)

因为的弟弟··达(后称)在自己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被任命为皇帝的弟弟,他的儿子和弟弟的儿子交替成为皇帝 。这就是“武人之约” 。元武宗死后,元仁宗·艾雨·李巴利巴达顺利继位,但他上台后却违背了与元武宗在继承问题上的约定,立儿子朔巴德拉为皇太子,并派长子元武宗、纣王、石聪(后为元明宗)守卫云南,次子图蒂穆尔(后为袁文宗)流放海南岛 。元仁宗的做法让老大臣们自感愤怒,于是他们支持了元武宗长子纣王和石聪的叛乱 。虽然结果被石聪击败,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死,而是逃到了与元朝没有任何往来的察合台汗国,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
元仁宗病逝后,元朝统治阶级经历了多轮血腥角逐,短短13年就换了7位皇帝 。直到元顺帝登基,野心勃勃、势力强大的宗室几乎寿终正寝 。王位争夺战逐渐平息 。

综上所述,忽必烈死后,皇位的继承是在真金太子三个儿子的后代中交替进行的 。首先是真金三子铁木儿为帝,然后是真金次子的两个儿子及其后代争夺皇位,真金长子的儿子及其后代争夺皇位 。短短38年间,元朝先后出现了9位皇帝 。你应该歌唱王位之争,我们会相继出现并自相残杀 。根本原因在于元朝的继承制度存在问题 。一方面是想借鉴中原王朝的长子继承制;另一方面也打不过蒙古人的传统习俗,即通过库力泰大会选拔国家统治者 。元朝皇帝在这两条路线之间左右摇摆,结果成了四象 。
此外,元朝的宰相权力很大,有时甚至影响到皇帝的废除 。总理分为左总理和右总理,双方的意见往往不一致 。这导致了一场更加复杂的王位争夺战 。
由于元朝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元朝的统治基础和实力被严重削弱,大家都一心扑在争权夺利上,自然无暇治理国家 。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 。最终,绝望的底层人民奋起参加了起义 。元朝皇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忙于争权夺利 。当认真对待时,才发现为时已晚,丧钟已经敲响,推翻元朝也进入倒计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