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高中进士后 多少年才在长安买到第一套房子

随着北京房市渐入高潮,各路段子群魔乱舞,比如这个揪疼多少人心的段子:
如果清华北大毕业都买不起学区房,那买学区房干嘛!
渴望读书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的莘莘学子,面对如此残酷无情的段(现)子(实),真是给跪了 。
其实大可不必 。
同样的段子,解读的角度不同,意义自然不同 。
从字面上看,清华北大毕业的都买不起北京房子、更买不起学区房,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平受到极大的损害 。
但是,如果这样解读呢 。
别说买不起北京学区房,就连普通自住房都买不起的底层屌丝家庭出身的孩子,都能去清华北大这样培养权贵土豪的顶级名校读书,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流动还是挺顺畅的嘛,极大的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当代史也都是历史 。
清华北大毕业买不起北京的房,究竟正不正常,我们先来看看唐朝的进士买不买得起长安的房 。
进士在唐代是个稀罕物,每年的录取人数大概在三十人左右,远远少于今天清华北大每年动辄六七千人的招生规模 。
可以这么说,唐朝一个进士的含金量,至少相当于今天二十个清华北大毕业生 。
含金量如此高的进士,能在大唐帝都长安买得起房吗?
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西漂长安,拿着诗作去拜见文坛大佬顾况 。
顾况一看“白居易”三字,调侃一句,“长安居,大不易”,兄弟,帝都的房子太贵了,不容易买啊 。
等到顾况看了白居易的那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立马吐出一句,“得道个语,居亦易矣”,兄弟如此大才,这帝都的房子不在话下 。
顾况的点赞很丰满,白居易的现实很骨感 。
虽说当年就考中进士,有了户口,并顺利通过吏部铨选即中组部考核,当了个九品的处级干部 。但白居易刚开始也只是在长安三环租了个小房子住,房价太贵,买不起 。
后来为了把老母亲和弟弟接到身边享福,白居易只能跑到陕西渭南(相当于今天的燕郊)乡下农村买了间农房 。每十天放假的时候,就骑着马赶回去和家人团聚,平时工作日还住在长安租的房子里 。
这一租房就是二十年,直到公元821年白居易五十岁的时候,才在长安买下第一套房子,有了上车盘 。
大唐进士中的进士白居易,五十岁才买得起长安的房;今天清华北大毕业生买不起北京的房,显然是太正常了 。

那买不起帝都房子的屌丝还能上清华北大,正常不正常呢?我们还来看唐朝 。
白居易是幸运的,当年他一个买不起长安房子的屌丝,还能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 。
没过几年,寒门弟子考中进士的机会越来越少 。就在白居易刚买下第一套房子的公元821年,科举录取33个进士,17个是顶级权贵的官二代出身 。
尽管后来大唐觉得这样干,吃相太难看,让人民群众看了心寒,着手整顿寒门再难出贵子的问题,“大放孤寒”,取得了部分成效 。

但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没多久,结束党内斗争的大官僚们开始团结一致的压制底层寒门屌丝 。
唐懿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的科举考试,“榜出,率皆权豪子弟”,清一色的豪门二代 。
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主考官沈询“皆与宗盟及第”,干脆把录取名额全留给自家亲戚 。人们见怪不怪,“无一家之谤”,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习以为常了!
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主考官裴坦估计是想培养儿子们的圈子意识,直接让两个儿子在家里定下录取名单,“所与者,不过权豪子弟,未尝以一平人艺士议之”“中第者皆衣冠子弟”,都是一起玩大的红小兵 。
权豪衣冠子弟们,在帝都那是豪宅成片的 。此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考中进士 。那今天家里买不起北京房子的寒门屌丝还能上清华北大,显然太不正常了,这简直是公平正义的人间乐土啊 。

必须指出的是,唐朝是在建国200多年后,才出现进士(清华北大毕业生)买不起房,买不起房的考不中进士(上不了北大清华)的现象 。
当然,某些朝代,仅仅用了不到70年时间,就能走完唐朝200多年的路,也不必惊讶 。毕竟社会在进步!
总有一天,我们会怀念这个买不起帝都学区房,竟然还能上北大清华的年代,这真特么的太公平了 。
唐朝人开始怀念白居易买不起房还能考中进士的时代,应该是权贵子弟全面把持科举录取的公元860年以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