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当初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为啥发动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政变 。它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其政变本身,而是通过这场政变登上皇帝位的人 。这个人被后世中国历代帝王尊为“一代明君”,在他二十三年的执政期间,将新生的唐王朝变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四方咸服的大帝国,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政变 。它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其政变本身,而是通过这场政变登上皇帝位的人 。这个人被后世中国历代帝王尊为“一代明君”,在他二十三年的执政期间,将新生的唐王朝变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四方咸服的大帝国,这个政治人物便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

李世民当初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为啥发动玄武门之变

文章插图
在这场政变发生之前,李世民只是唐朝的建立者李渊被封为秦王的二儿子,按照儒家嫡长子继承制度,他根本无缘帝位 。李渊登上皇帝位后,就已经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虽然李世民十八岁就跟随父亲东征西讨,历经虎牢会战,担任唐军统帅,破薛仁杲,败刘武周、宋金刚,击败窦建德,降服王世充,屡催劲敌,但是,这一切功勋都被“礼制”所限制,他如果顺从的接受眼前的规则,那么其政治命运只能在“秦王”与“天策上将”的虚名荣宠中渡过 。但,李世民天生就不是一个甘心接受命运摆布的人 。
【李世民当初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为啥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太原起兵,当唐军在霍邑遇到隋将宋老生顽强抵抗,遇到大雨,军粮匮乏,此时又传来刘武周将带领突厥进攻太原根据地,李渊和一帮患得患失的谋士,纷纷建议退兵救太原,如果不是十九岁的李世民苦劝五十二岁的父亲坚持进攻,李渊在战略上瞻前顾后的做法几乎铸成大错 。这个年纪轻轻就做大事情的人,终非池中之物 。尤其李世民的身后还有一支庞大的支持他登上帝位的能臣名将,所谓“谋臣猛将,并在麾下”,这些人大多都出身社会中下层,这与太子集团背后是一帮皇亲国戚决然不同 。即使李建成李元吉不去疑忌李世民篡位之心,这场权力的转移斗争也会注定发生,因为两大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已经形成,对抗只是时间问题 。
据《通鉴纪事本末》中记载,当时朝廷已经出现一种十分不正常的现象:“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敕并行”,使得执行的官吏们“莫之所从,唯据得之先后为定” 。加上太子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势,使得二者之间关系更加对立 。
武德五年,在处理王世充集团的府库珍宝时,由于李世民拒绝了皇亲国戚的无理索求,使父亲李渊妃子们对李世民愤怒不已 。而这帮人恰好是李建成李元吉最依赖的政治势力 。张婕妤是李渊的妃子,为了父亲向李渊求洛阳一处数十倾的肥沃田地,但是该田地早就由秦王李世民赐给了有功的淮安王李神通 。张婕妤的父亲拿着皇帝李渊的敕书向李神通索要土地,李神通以此田已得到秦王赏赐,毫不退让 。张婕妤便跑去向李渊哭诉:“秦王擅自夺取其父亲的田地” 。高祖听到后,不辩是非,招来李世明愤怒责骂:“难道我的敕书不如你的教令吗?”李世民无法直接反驳父亲,只能委屈接受教训 。此事不久,李渊与自己的亲信裴寂还在抱怨,李世民常年在外掌管军队,已经被一批书生教坏,已经非昔日之子了 。由此可见,李渊耳边都是埋怨李世民的反对势力,父子之间嫌隙已经生成,再也无法掩盖矛盾了 。
李世民当初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为啥发动玄武门之变

文章插图
政治上一旦牵涉到权力斗争,往往六亲不认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既然已经对功高盖主的秦王李世民充满猜忌,他们之间的怨恨只会越积越深,同时高祖李渊也倒向太子一方,在此情况下,冲突已然不可避免,就差一根导火线了 。
秦王府里李世民手下谋士,对眼前的政治态势看的非常清楚 。如果秦王府应对不力,这不仅仅会关系到皇位的转移以及无数颗人头将要落地,还会导致好不容易统一的国家再度陷入战争与分裂 。最先提出武力解决当前局面的是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 。他找到比部郎中长孙无忌说道:“现在,双方已经结怨已深,一旦局势不可控制,不止秦王府血流满地,而且国家也要跟着倾覆 。不如劝秦王效法姬旦前例,拯救国家,如此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容耽搁,必须今天发动 。”长孙无忌听后,甚为赞同,说:“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敢说出口,现在你的话正和我意,我现在就去报告 。”但是,李世民听完房玄龄的报告,却一直在犹豫踌躇,等待时机 。此后不久,房玄龄与杜如晦被调离秦王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