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杰:俄罗斯正式暂停“控核条约”, 要跟美国打明牌?


孙兴杰:俄罗斯正式暂停“控核条约”, 要跟美国打明牌?

文章插图

孙兴杰:俄罗斯正式暂停“控核条约”, 要跟美国打明牌?

文章插图


【孙兴杰:俄罗斯正式暂停“控核条约”, 要跟美国打明牌?】普京 资料图
直新闻:当地时间2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签署关于俄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法律,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普京总统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出了要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的议会在第二天一致通过了关于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法案,普京总统签署了这一法案,这就意味着,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唯一的军控条约被暂停了 。虽然俄罗斯只是暂停履约,什么时候恢复,由普京总统来决定,但是这一举动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关于核恐怖的讨论 。我个人认为,俄罗斯此举的目标并不是军控或者核威慑本身,而是希望通过这一非常之举,扭转俄罗斯目前面临的局面 。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认为,美国多年来一直严重违反《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主要条款,这一条约的核心条款在于规定了美俄两国的核弹头及其载具的数量,另外是双方互相核查 。事实上,美俄之间达成并且履行这一条约,既有利于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又能够减少各自在核武器的投入 。此前美国退出了《反导条约》和《中导条约》,一个理由就是,美国认为美俄之间在这一领域失衡了 。俄罗斯此次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也就是美俄之间战略的失衡 。一个是安东诺夫所说的,美国是不是不遵守核心条款而不断发展潜射导弹和重型轰炸机,而这些武器没有受到条约的约束;另外一个就是现在俄乌冲突还在继续,美国及北约持续给予乌克兰军事援助,尤其是常规武器装备改变了乌克兰战场态势,俄军在这一战场受到了很大的牵制和消耗,俄罗斯作为一个核大国,虽然也有施加核威慑的想法和意图,但是过去一年中,俄罗斯也基本确认了不使用核武器的底线 。
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以及公开俄罗斯核弹头的家底,并且宣布洲际弹道导弹将进入战斗值班,这一系列动作其实带有跟美国打“明牌”的意思 。俄罗斯的目标可能有两个,第一个是增强俄罗斯的核威慑力,核威慑力至少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核能力,俄罗斯公开自己的核武器家底以及展示“萨尔马特”导弹,主要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另外一个是使用核武的意志,这一点来说,各个核大国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就是不使用核武器 。因此,增强核能力以及核武器的可靠性就变成了俄罗斯增强核威慑的主要方式 。为什么要增强核威慑力?俄罗斯总统以及多位高官已经多次透露出俄罗斯被攻击,甚至被肢解的风险,从中也可以看到俄罗斯高层的忧虑,甚至是恐惧 。第二个目的是通过核武器来撬动美国和北约,以此作为筹码向北约施压,减少或者限制向乌克兰的援助,也就是说,俄罗斯以核威慑来制衡北约在乌克兰常规武器的投入和优势 。
孙兴杰:俄罗斯正式暂停“控核条约”, 要跟美国打明牌?

文章插图


俄罗斯核武器 资料图
直新闻:俄罗斯回到《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将英法两国的核武器也要考虑进去,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美国和俄罗斯两国之间的条约,俄罗斯之所以提出要将英法美三国的核武器数量相加再与俄罗斯对比,换句话说,俄罗斯要与英法美三国达成核力量平衡 。原因是什么呢?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已经透露了,那就是现在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他认为,在北约帮助之下,乌克兰的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的战略空军基地 。而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更是非常直白地说,北约和俄罗斯处于事实战争状态,北约不再是某些情况下的对手,而是俄罗斯的敌人 。北约没有直接派兵与俄罗斯作战,但是北约的武器装备让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在常规武器和军事力量上已经失衡了,或者说俄罗斯要在常规武器上扳回一局是比较困难的 。
孙兴杰:俄罗斯正式暂停“控核条约”, 要跟美国打明牌?

文章插图


俄美两国国旗 资料图
俄罗斯要求将美英法三个北约核国家的核力量进行打包,其目标就是与北约在核力量上进行平衡,除了暂停条约之外,俄罗斯还透露说,如果美国进行核试验,俄罗斯也会恢复核试验 。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回到了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 。如果拉长一点镜头就会发现,俄乌冲突其实是欧洲的一场热战,这是在冷战期间都没有发生的事情 。如果回到冷战的场景,或许是俄罗斯目前想要追求的目标,通过核武器以及核军控谈判,将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多个问题进行捆绑,将俄乌冲突降为多个议题之一,这样的话,俄罗斯可以与美国及北约进行谈判或者交易,至少可以在北约之间找到缺口 。当然,现在能够看到的是北约的大国在援助乌克兰以及对俄乌冲突结果的界定上,基本是统一的 。俄乌冲突可能是冷战的落幕,而冷战的逻辑或者场景并非解决乌克兰危机或者俄罗斯难题的办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