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小编带你了解更多信息 。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家庭幸福的根本就是要有稳定的经济基础,然而,事实上却是很多家庭都没法做到经济稳定 。
西南财经大学发现,全国有存款的家庭只占45%,剩下的55%的家庭存款为零 。
换句话说,全国竟然有超过5成的家庭,存款为零 。(数据来源: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报告》)
看到这组数据,我猜,你肯定会说,这是工资少造成的结果 。
其实,这并不只是工资少,不少家庭是因为陷入了消费成瘾的怪圈里 。
在逛街的时候,看到打折促销的商品就想买;在疯狂掉发的时候,看到能生发养发的商品就想买;在新手机发布会上的时候,看到别人疯狂抢购就想买……
没钱了也没关系,反正有很多不收利息、不收手续费的平台,总之,在买东西的时候,很多人就像一个到了游乐园的孩子,兴奋地都顾不上想明天的作业有没有写完 。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买买买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人的瘾,想戒掉却总戒不掉 。为什么,我们总是买买买?难道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吗?
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
买买买,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当你忍不住要买买买时,很多时候,都是跌入了不良商家精心布置的陷阱 。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 。在BBC纪录片《谁在引导你在消费》中,导演揭露了不良商家赚钱的黑幕 。他们就像操控木偶一样,随便一个诡计都能让消费者买买买 。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在1920年的时候,为了扩大销量,某汽车公司总裁提出,要让消费者疯狂换新车 。当时,工程师们都傻了眼,因为汽车的技术没有办法做出短时间的突破,新车和旧车在本质上不会有太大区别 。总裁信心十足地说,不用费心思突破硬件,只要改变车型和车身颜色就好 。总裁很聪明,通过给新品贴各种各样的标签,他让汽车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时尚、身份、地位的象征 。
所以,技术上只是改变几个参数,汽车硬件不动,改改颜色和造型,立马上一代的汽车就变成了昂贵的最新款 。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新款是时尚,旧款就是土老帽,高逼格的人都及时换新了,只有loser还在用旧款 。”在商家的不断鼓吹下,消费者立马就开始连夜排队、疯狂抢购 。听上去是不是很不要脸,但更不要脸的是,为了增加销量,不良商家会故意缩短产品的寿命 。
这个诡计,同样在1920年被使用 。当时,一群电灯泡制造商的巨头签订了一个协议,要强制缩短灯泡的使用寿命,从2500个小时,缩短至1000个小时 。协议明确规定,如果灯泡使用寿命超过1000小时,都要面对巨额罚款的处罚 。减量不减价,还是原来的价格,使用时间直接减少一大半,立马让销量翻一番 。
如今,过去了一个世纪,不良商家的诡计还在使用,简直就是换汤不换药:比如,在电子产品中安装上不能替换的电池,逼迫着你因为电池老化后,不得不重新再买一个;再比如,用时尚、造型、颜色包装的产品,把人变成了不断追赶潮流的孩子,完全失去了理性 。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过度消费的危害和建议

文章插图

买买买,透支明天的杀手
但很快,这些商家就发现,不管自己的诡计用得多好,它还是会有局限性 。当口袋不够鼓时,人们很容易就会因为缺钱不买了 。
那怎么办?先消费、后还款啊!
只要你想买,只要在额度范围内,你都能够买买买 。不用担心钱,早买早拥有,信用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买买买的门槛,让穷人也能买得了贵妇化妆品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刷卡购物的时候,大脑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快感,感觉就像在花别人的钱一样 。
正是对产品的各种营销,对人性弱点的各种利用,买买买轻而易举变成了全民戒不了的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