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画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画面,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题解】
选自《白氏长庆集》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秋,至四年夏,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颇有政绩,心情欢快,常游览各处名胜,写下了不少赞赏湖光山色的作品,本诗即是其中的一首 。
钱塘湖乃西湖的别名 。西湖三面环山,有南北二高峰对峙 。湖中有孤山,有白沙堤(白堤)、苏堤(苏轼为杭州刺史时所修) 。由此二堤分成里湖、外湖、后湖 。西湖四时风景优美,是世界称誉的游览胜地,以“十大景”驰名中外 。
《钱塘湖春行》,是描写西湖初春景象的 。“行”,“游览”、“游赏”之意 。题意为:“春天游览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和季节 。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画面

文章插图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画面

文章插图
【解读】
在以诗情画意描绘西湖的艺术家中,白居易、苏轼是相当突出的两位 。提起西湖,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苏轼有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巧妙贴切的比喻 。在白居易的这首诗里,描绘出了一个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读后,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笑的“淡妆”“西子”的面影 。
全诗八句,分四联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我站在孤山寺北贾公亭之西的高处,望见湖水初涨,与岸相平,湖上云层低垂,烟笼雾罩 。〕
首联,点明题旨,表明诗人游览钱塘湖的起点、路线和季节 。作者从哪里开始游览,立足于何处观察钱塘湖,铺笔描绘,展开他的诗章呢?
首句,点明诗人立身于“孤山寺北”,“贾亭”之西 。孤山耸立湖中,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独耸,清幽秀丽,山有一寺,称孤山寺,是湖中登临胜地 。贞元年间,贾全做杭州刺史,在西湖建亭,名贾公亭,亦为西湖名胜 。作者立于此处,可一览后西湖全景 。
首先映入游人眼帘的是“水面初平云脚低”的广阔画面,这句诗勾勒出了一个春湖的轮廓 。“初”字,写出了新春刚到,春雨渐增,湖水新涨,与岸相平的景象,暗示出了游览季节 。望“水面”之上,及远处山巅,“云脚”低垂 。重重叠叠的云,笼罩湖面,湖上水汽升腾,荡漾的碧波与云相接,云与天相连,在湖光天色的相连中,写出了钱塘湖的天容水态,绘出了诗的广阔背景 。在这背景之上,再有孤山寺、贾公亭等壮观的名胜,诗的意境就更为壮阔、秀美 。而这一切,都包容在诗人的胸中,反映了作者襟怀的博大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仰观湖滨树林,见几处早归的莺儿争着栖息在向阳的树枝;俯视湖岸水边,见不知哪家刚归的燕子在啄泥衔草构筑新巢 。〕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画面

文章插图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画面

文章插图
首联是铺笔描绘大背景,颔联是写小镜头,是通过早春鸟儿的活动来写“春” 。诗由远景转到近景,由静景转到动景,远近相衬,动静相映,意境深远 。这联诗,选取了“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两个典型画面,“莺”、“燕”两种鸟对举,绘出了一幅黄莺争树、春燕剪风的画面,把大自然刚从寒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早春情态,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海南飞来 。它们富有季节的敏感,成为报天的使者 。“几处早莺”,可见不是“处处”,极言“早莺”之少,用笔很有分寸,同时,暗示出诗人在行吟中前后顾盼的神情 。因“莺”来得“早”,故“争”栖向阳的“暖树”,来亮它的歌喉;那么,背阳的树木尚冷,无莺争栖之意,便自然透出,含蓄地表现了新春刚到、乍暖还寒的季节特征 。“争”字,用得极为精当,把“早莺”喜春飞跃,争栖暖树的活跃情态,以及莺声婉转的早春风光全写了出来,使读者如见其形,似闻其声 。这是诗人仰观,望湖边树林所见 。
诗人俯视湖岸水边,是宿于“谁家”的“新燕”在忙“啄春泥”,构筑新巢,开始一年的新生活呢?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极言“新燕”之少,归来之早,暗示出诗人在行吟中张望欣喜的情状 。“谁家”与“几处”相对;“燕”前加“新”,与“莺”前加“早”相对仗;“泥”前加“春”,与“树”前加“暖”相对偶,都是紧扣初春时令写来,给画面增添了盎然的春意 。一个“啄”字,把新归燕子构筑新巢忙于用嘴巴啄泥的动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把燕语也自然地传了出来,给诗句注入了无限的生气与活力 。正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的时候,会引起人们一种惊喜,与发问 。通过发问透露出了诗人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无比喜悦的心情 。所以,字面上虽未点明“初春”,但初春景色已通过莺燕的具有特征性的活动表现了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