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中十大经典曲目有哪些?

1、《沉思》
作者:儒勒·马思涅(Jules Massenet),法国作曲家,1890至1920年间的法国作曲家均受到他的影响 。马思涅的音乐具有个性,甜美伤感,带有较浓的娱乐性特点 。他创作的《沉思》历来被作为最为优美的小提琴曲之一,其婉转抒情的曲调也成为了小提琴作品中的经典 。
《沉思》是十九世纪法国作曲家马思涅的歌剧《泰伊思》中的一段插曲 。
歌剧《泰伊思》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发生在公元四世纪埃及的宗教故事,整剧以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为背景叙述了一位在沙漠中修行的圣僧拯救女幽灵泰伊思的故事 。他冒险进城将沉迷于纸醉金迷生活中的金粉女泰伊思带出 。苦苦劝告她离开花红酒绿的交际圈,归依宗教 。
泰伊思终于被打动,决定入修道院当修女 。但圣僧却被泰伊思的青春美丽所打动,爱上了泰伊思 。圣僧倍受折磨,他逃离了修道院游走四方 。但最终他摆脱不了对泰伊思的思念回到了泰伊思身旁 。此时泰伊思已病入膏荒入弥留之际 。圣僧匍匐在爱情脚下,圣人成了罪人,罪人的灵魂却升入了天堂...
2、《爱的礼赞》
作者: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英国作曲家,主要靠自学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尤以小提琴见长 。他喜爱色彩变化,他所创造的风格和音乐语言极为个性化,赢得了“埃尔加式”的美称,他一生忠心耿耿地为提高英国的音乐水平而努力,1904年曾封为爵士并获功绩勋章 。此外,还获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坎脱勃莱及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1924年被聘为英王御前音乐教师 。
《爱的礼赞》是埃尔加在1888年写给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作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典雅的爱情画卷 。小提琴奏出饱含深情的旋律,恰似来自恋人的绵绵情话 。
在柔美的曲调中,既有一丝丝哀怨的情调,也有洋溢着甜蜜幸福的味道,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乐曲逐渐减弱而终了,仿佛是情人还在喃喃私语... 音乐甜蜜温馨,旋律温婉动人,让人一听倾情 。

3、《圣母颂》
作者:古诺(Gounod Charles),法国作曲家 。古诺早年热心宗教,第一部作品即《三声部弥撒曲》 。1855年所作《圣塞西勒庆典弥撒曲》是对宗教音乐的一次改革 。使他名垂后世的是1859年创作的《浮士德》 。除12部歌剧外 ,他还作有3部交响曲及声乐曲等,其中《教皇进行曲》被采用为梵蒂冈国歌,而他最流行的作品是《圣母颂》 。
《圣母颂》是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创作,该曲使用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作为伴奏部分 。全曲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 。
4、《流浪者之歌》
作者:巴勃罗·德·萨拉萨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 。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 。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 。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 。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 。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
5、《恰空舞曲》
作者: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 。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 。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在这支《恰空舞曲》中,巴赫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以及复调主体间以单音旋律的音响对比的写法,在以单音曲调见长的小提琴上,奇迹般地再现了管风琴的宏伟音响,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交响画面 。舞曲的主题宽广庄严,略含悲怆色彩,可以说是无伴奏小提琴曲的精品 。
6、《四季》
作者: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巴罗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 。他除作有大量小提琴协奏曲外,还有管弦乐重奏曲等作品,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 。此外,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三重奏鸣曲、奏鸣曲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