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怎样种出玉米地

农民是怎样种出玉米地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
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 。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 。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 。雌雄同株异花,花果期秋季 。[1]
我国玉米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 。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 。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
1、选用抗病亲本(制种)或品种
建议科研单位、制种企业选用对穗腐病具有优良抗性的亲本及组合,建立无病制种基地,培育健康种子 。同时县市种子公司、农技中心在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中,应把对该病的抗性列为鉴选重点,对抗性差的品种不予引种;庄浪县应在推广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
2、地膜覆盖,适期早播
采用地膜全覆盖或半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提早成熟,降低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能有效减轻收获和贮存期的病菌感染 。

3、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湿受潮
玉米收获期多秋雨,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应及早剥去苞叶,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对不能打结成串的果穗应摊薄晾晒,并经常翻动,防止受热而发病,如有降雨及时遮挡,防止雨淋 。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
在剥苞叶过程中,对发现有病的果穗,应在发病与健康交接部位折去霉烂的顶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增加损失 。据试验观察:果穗受雨淋不剥苞叶堆积3d,果穗顶端霉烂长度由3cm扩展到7cm;剥掉苞叶如不清除病果穗顶端霉烂部分,在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由5cm扩展到15cm;对果穗霉烂部分清除不彻底,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扩展2-5cm;而清除彻底干净,穗腐病就不在发展 。
4、早脱粒,防霉变
收获后将病果穗挑检出,尽早脱粒,并在日光下晾晒或在土坑上烘干,以防籽粒进一步受病菌感染霉烂 。处理玉米秸秆,压低初侵染源 。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大量累积是镰刀菌、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场所 。所以,必须对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时采取喂(饲喂家畜)、氨化(氨化饲草)、粉(粉碎喂猪)、沤(沤制肥料或作为沼气填充料)、烧(烧坑做饭)的办法彻底处理,减轻病虫初侵染源 。
5、种子精选包衣
因玉米种子表面病菌存活时间1a以上[5] ,生产经营单位,在供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秕小病籽,用20%福?克种衣剂包衣[14],每100kg种子用药量444.4-800g,或用30%多?克?福种衣剂包衣,每100kg种子用药量214-300g 。
6、化学药剂防治

在玉米喇叭口期,用直径2mm左右水洗河沙5kg与20%氰戊菊酯8-10ml,50%多菌灵WP50g均匀搅拌制成的颗粒剂,每hm2用量60-75kg灌入玉米心叶正中心和组成心叶丛的4-5片叶间隙,避免在结露和卷叶时施药,据试验:灌心不仅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达100%,而且对玉米穗腐病、粘虫、蚜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 。同时在玉米收获前15d左右用50%多菌灵WP1000倍液在果 。
品种分类
编辑
按生育期
早熟品种:春播80-100 天,积温2000~2200℃;夏播70-85 天,积温为1800~2100℃ 。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14-17 片 。由于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 。
中熟品种: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夏播85-95天,积温2100~2200℃ 。
晚熟品种:春播120-150 天,积温2500~2800℃;夏播96 天以上,积温2300℃以上 。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21-25 片 。由于生育期长,产量潜力较大 。[11]
按子粒形态与结构
【农民是怎样种出玉米地】1.硬粒型:也称燧石型 。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 。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由、红、紫等色 。籽粒品质好,是中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主要作食粮用 。
2.马齿形:又叫马牙型 。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所以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 。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 。它是世界上及中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