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什么时候采用公历的,公历是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开始推行的?

公历是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开始推行的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 清朝统治被推翻 , 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 。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 。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 , 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 , 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以立法的形式在中国推行公历 。
中国什么时候有阴历阳历之分的中国自古就是使用阴历和干支纪年法,直至1912年 , 中华民国采用公历为国历 。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 。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过阳历的是哪一个清明节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但是他也是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节日,从而为了方便计算,采用的是公历(阳历)算法来计算清明节的 。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廿四节气 。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最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月相29.5天的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 。一年12个月 , 每月却是以30为基本天数,这就必然会差异 。按阳历计算,清明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 。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定为清明 。阴历是太阴历 , 是以月相的周期来计时的,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阳指太阳 。阳历又叫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 。
国际通用的公历是怎么产生的【我国是什么时候采用公历的,公历是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开始推行的?】从古罗马时起,全年的第1天 , 即岁首规定在春分日,并且置于Maius月内 。
儒略·凯撒改历后,岁首放在Jan-uarius月的第一天,因而春分就处在3月这个月份中了 。公元325年,当时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在尼斯召开宗教大会,会上一致认为儒略历是最准的历,决定共同采用 , 并且根据当时的天文观测规定春分日必须在3月21日 。儒略历规定每隔3年一闰,4年的总日数即为365×4+1=1461,平均每年的长度为365.25天 。回归年的实测值是365.2422天 , 同儒略历平均年仅相差0.0078天 。这个量是不大的,在短时期内可以说是很准确的 。然而这个差数长时期积累下去,经过128年就要相差1天 。实际上到了公元1582年,天文观测发现,春分日不是发生在3月21日,而是在3月11日 。这说明日历和天时的相差已经有10天了 。从尼斯会议算起到1582年 , 大约每400年相差3天 。当时的罗马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的最高统治者罗马教皇有着无上的权力 。这时的教皇是格里高利十三世,他召集很多学者和僧侣讨论历法改革的问题,决定采用业余天文学家利里奥的方案,每400年中去掉3次闰日 。公元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颁发了改历的命令: 1.把1582年10月4日以后的一天改成为1582年10月15日; 2.那些世纪数不能被4整除的世纪年(1700,1800,1900等)不再算作闰年,仍算作平年 。这两条规定至为重要 。第一条规定实质上就是把春分日改回固定在3月21日,解决了日历和天时不合的矛盾 。第二条规定是把历法的精确度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保证这种历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能适用 。根据这项规定,400年中总共有97个闰年,总日数应为 365×400+97=146097天 。因此,平均每年的长度为 146097÷400=365.2425天 。这与回归年实测值365.2422天相差只有0.0003天 。换句话说,要经过3300多年 , 这两者才有1天的相差 。比起儒略历经过128年就相差1天 , 格里高利历显然要精密得多了 。正是由于格里高利历精度很高,因此先是欧洲后是世界各国,陆续地都采用了这个历,这就是现在所通称的“公历” 。公历的回归年长度取为365.2425天,我国早在公元1199年行用的南宋“统天历”中就采用了这个数值,比公历早了380多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