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雍正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雍正
中文名称: 雍正
又名: 清世宗 胤祯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族: 满族
生 卒 年: 1678—1735
相关事件: 改土归流
相关人物: 乾隆 康熙
生平简介
【雍正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 。在位13年 , 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 , 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雍亲王 。康熙死后,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 。
说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谜,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得即大统 。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谣传 。其原因如下:一,清代的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 , 一边是满文,另一边是汉文 , 即使汉文可以修改,但满文是由字母拼成 , 无从修改 。二,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 , 如皇四子,皇十四子 , 因此在传位诏书上如果是传位给十四子那么就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如果这样写,那么就不存在将十字改成于字的可能了 。
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皇帝呢?一些学者认为康熙选择雍正主要有两点 。首先,雍正在康熙晚年时政绩卓著,掌管户部任劳任怨 。其次,康熙皇帝是一代圣主 , 但在晚年有些过于仁慈,使得官场中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康熙皇帝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大清江山,他要挑一位能彻底整顿吏制的皇子来即位,这样以铁面无私而著称的皇四子就走入了老皇帝的视线 。另外,雍正皇帝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并带在身边亲自调教,康熙选择了雍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大清能有两代好皇帝,也可以说雍正的即位还沾了孩子的光 。因此 , 雍正篡位的谣言,应该是他的政敌刻意制造的,并没有历史依据 。
雍正继位后,严厉镇压了曾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将允题长期幽禁,将兄弟允祀.允唐害死,贬斥了康熙的亲信,并且借故禁锢杀害了隆科多和年大大,为了对付政敌和仇人,他实行特务统治,还与绿林侠客创造出一种暗杀利器,称为血滴子 。暗杀时 , 把血滴子往被害者头上一罩,拨动机关 , 头颅就被割落于囊中,再用化骨药水化成血水 。
雍正在位期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等措施,平定了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叛乱,反击了准葛尔部贵族的骚扰,与沙俄订立了《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 。同时雍正大兴文字狱,严厉镇压知识分子中的反清思想,竭力强化君主专制 。
雍正是在康干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 。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 , 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 , 使“康干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 。尽管他为人冷峻,猜忌多疑,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
雍正以前,满族统治者没有确定的传位定例,所以在努尔哈赤和康熙死后,两次引起皇位之争,雍正吸取这一教训 , 认为立皇子是国家大计 , 与一般的政治不同,不能由大臣议定,应由皇帝独断,但如公开立一皇子,又将引起兄弟的明争暗斗,惹出祸来,所以,他决定将自己选定皇太子的诏书 , 在生前写好,密封藏在锦匣里,放置在干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皇帝死后,由总管太监取出,当众宣读 。
雍正十三年(1735年)8月23日,太监见雍正到黄昏还没有起床,也不见帐内有什么响动,便起疑惑,忙去禀告皇后 。据说 , 皇后赶来揭开龙帐一看,雍正已经暴死于床上 。其中真相,宫内一直讳莫如深,不敢声张,后来才渐渐透露出来 。原来,雍正在位时,浙江有一个隐居不肯做官的文人叫吕留良,著有许多著作 。他死后 , 有人告发他的著作有反清思想,雍正下令将其剖棺戮尸;著作焚毁 , 子孙和族人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到黑龙江;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学有一身武艺 , 她事先得知朝廷灭她家族 , 便奉著老母逃离家乡,隐姓埋名,浪迹江湖 。立志要报此家仇 。七年后的一天晚上,她翻进圆明园宫内,潜入皇帝卧室 , 将雍正刺杀于龙床之上 。
有人依据《起居手册》雍正、乾隆两朝《实录》和《清史稿》,认为雍正遇刺纯属传说,实际上雍正是积劳成疾而病死,属于正常死亡 。
雍正死后庙号为世宗宪皇帝,史称雍正皇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