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及时间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及时间

文章插图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及时间
1、意义
(1)虎门硝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2)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 , 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
(3)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 。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
2、简介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 , 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
3、影响
虎门销烟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
第一,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这也是最根本的一点 。
第二,政治发生变化 ,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受到破坏 。
第三,社会经济发生变化 , 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第四,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
林则徐简介
本名:林则徐
别称:林元抚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左营司巷(现福州市中山路9号)
出生时间:1785年8月30日(乙巳年)
去世时间:1850年11月22日(庚戌年)
主要作品:《试帖诗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诗草》、《黑头公集》等
主要成就:虎门销烟
逝世地点:广东普宁市洪阳镇
祖籍地:现福州市福清市海口镇岑兜村
官职: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 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 , 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 , 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 , 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
人物经历
少年时代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 , 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 , 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 。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 。
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儿 。
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 。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 。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 。家计虽不用代劳,但林则徐每天到书塾之前,都先会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 , 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 。贫苦的童年,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 。
青年时期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 。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 。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 , 口授四书五经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 。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 。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 。父亲的谆谆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塾师 。在十一年(1806年)秋 , 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 。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 。同年,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 。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
步入仕途
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参加乡试 , 中第二十九名举人 。就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郑淑卿为妻,自此林则徐在郑淑卿在世时都没有纳过妾侍,终其一生情深不渝(但据林则徐长房后人林鸿汉表示 , 郑淑卿逝世后林则徐曾续弦再娶) 。林则徐逝世后,同治至光绪年间,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成为少数可长期展出的名人蜡像 , 以表敬意 。
年底 , 新婚燕尔的林则徐离开家人前往京师参加会试但名落孙山 。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等待下一次的会试 。
张师诚幕僚时期
嘉庆十一年(1806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 。那时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 。林则徐见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 。其任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 , 张师诚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
张师诚为何选林则徐为幕僚的说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后人传说,张师诚翻阅各地呈交给他的贺启,发现林则徐的贺启写得最好 。那时正值除夕 , 惯例都要各地官员向皇帝呈拜折 。于是将林则徐召来代草拜折,途中诸多刁难 , 整夜在他居所外连放爆竹,又改动拜折 , 要林则徐重抄一遍 。张师诚观察林则徐的修养和态度,只见他认真誊写一遍,深感欣赏他人品及才华,就请他纳入幕僚 。
张师诚位极人臣,对典章大政等政治学问均所知,他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甚至他在嘉庆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镇-压海盗蔡牵时亦一同随往 , 令林则徐间接参与镇-压 。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及时间】“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