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取消周报,HR透露6大原因:形式化管理正在拖垮你的公司


阿里巴巴取消周报,HR透露6大原因:形式化管理正在拖垮你的公司

文章插图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对内宣布:公司周报逐步取消,只需要团队的一把手需要发月报,且不超过1000字就行 。
此外,阿里发言人还对外表示 , 阿里不仅取消了周报,还要杜绝形式大于内容没有思考的PPT,而且不鼓励低效加班 。
消息传出后,网友大呼“喜大普奔” 。有对此事做出了投票 , 大部分网友都表示支持 。
这次周报的取消 , 根据阿里的HR透露,有6点原因:
1.阿里内部已经有不少P7P8P9的中层,靠着写日报周报混日子,没贡献却喜欢瞎BB;
2.有一部分中层干部,已经成为了工作汇报的机器,汇报的时候精神抖擞,落实的时候毫无进展;
3.阿里的体系很大 , 现在有一部分人的周报 , 已经成为溜须拍马的必备工具,一切顺着领导的喜好写,而不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
4.周报也已经成为了部分优秀员工想离职的重要原因,形式主义严重,苦了下面团队干活的员工,辛苦加班,还要按照某些领导的变态要求;
5.上层已经听到了下层的声音,按照阿里的个性说干就干,这件事情张勇也非常支持,所以这次就很干脆地取消了;
6.没有了周报 , 对员工来说并不意味着不用汇报,阿里此举反而是想从组织中找到:愿意主动思考,愿意主动反馈的人才 。公司强不强制你写周报是公司的权力,但你工作主不主动就是你的态度了 。
提高管理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做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 。显然,阿里希望自己在高效组织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
除了阿里,很多大型公司都有写周报的制度,包括京东、苏宁等,甚至身边的小伙伴所在公司也在写周报,甚至是日报 。因未写日报 , 还可能遭受罚款处理 。
显而易见,这些实行周报的公司,是将周报作为公司流程化管理的一部分 。公司设置写周报的初衷,应该是为了汇总工作进度,免于单独面谈汇报 。
但是逐渐地,随着一些“1000字小作文”、“编周报”、“伪文学创作”等充斥在工作汇报中,周报成为了员工汇报一种比较痛苦的方式,为了写周报而写的时候,周报也便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管理 。


形式主义是管理者群众理念淡化的结果 在某职场论坛,一名阿里员工发帖吐槽,在阿里最痛恨的两件事中,第一个就是周报 。
如果是单纯总结性周报,也是对自我工作的总结和规划,可以锻炼思考归纳的能力 。但是,如果过度总结或者留痕式记录,只会加速消耗,成为形式主义的拖累 。
企业内部形式主义的形成,也是管理者群众理念淡化的结果 。在这过程中,管理者只注重过程的呈现,以表示“这件事情已经做了”,忽略员工的体验和工作成果的保证 。
如今,职场人越来越注重工作中的个人体验,选择雇主时,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方面 。如果企业还将形式化的周报、开会当成工作重点,势必会越来越不受职场人青睐 。
形式化的周报、开会等,只会加速企业内部的消耗,在流程化环节上当成节点来维护,但是实际产出比却很小 。久而久之 , 浪费企业的资源,也会加速员工的倦怠感,将会成为员工职业规划路上的绊脚石 。
另外,形式主义的冗余,导致范本式执行,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长此以往,只会导致过度消耗深度思考的能力,导致不自知的思考逻辑丧失 。这些程式化的工作,只能称之为“低水平勤奋” 。
在规则的框架下 , 无法找到新的视角,程式化的规矩,无法突出个人特性,最终只能消磨人心 。
企业如何减少形式主义? 华为也许是当下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 。从任正非的讲话、文章 , 可以看出这家企业对于反形式主义的努力和警惕 。
对于反形式主义,任正非曾这样打比方:
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实施质量差异化,流程差异化,授权业务团队按需适配,不要管出左脚还是出右脚,我们要的是结果,不过多关注过程 , 不要成为流程的奴隶 。我们还要在公司内部打破信息垄断 , 千军万马打下上甘岭 。
我们要区分作战组织与职能组织,能产粮食、直接做事的组织是作战组织,不能直接产粮食、发文要求别人做事的就是职能组织 。
发文要收敛到三级部门及以上,发文就是发令口,我们精简文件,就是要精简发令口 。如果往下细分的部门都有发文权力,变成一个蛛网状,就会相互干扰 。
【阿里巴巴取消周报,HR透露6大原因:形式化管理正在拖垮你的公司】在华为的价值观里,为了防止形式主义 , 最终的是围绕经营目标而努力(打下上甘岭和多产粮食) , 而要弱化行政事务和行政管理(流程和发文)带来的干扰和束缚 。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当中 , 反对形式主义,要建立以下的机制和文化氛围:
第一,以客户为中心 。
不要把这条价值观最后也沦落为形式主义的口号和作秀 。企业要考虑是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 , 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以某个部门的业绩最大化或者为了实现某个人的绩效最大化 。
第二,常态化的内省态度和文化 。
骄兵必败 。组织庞大之后,最怕失去自我审视的主动意识和警醒态度 。当批评和自我批判在组织内部形成常态化机制之后 , 良性的企业文化会引导企业不断自我反思和检测,以什么为中心,以怎样的经营行为为目标,是否保持正确的动机和行为?
第三,鼓励讲真话 。
尤其是来自于处于一线终端体系的正确信息反馈 。形式主义往往是由上而下的,上行下效 , 最后形成风气 。养成讲真话的氛围,让普通员工勇于说出来 , 勇于指出哪些尸位素餐、形式主义作风的领导者所犯下的错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