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都不理我,孩子有自闭症吗?

我的宝宝都不理我 , 是不是罹患自闭症?许多家长察觉孩子有异状 , 但很难判定是否真的发展迟缓 。 藉由认识自闭症的典型症状 , 再搭配专业人员的评估 , 能避免错过早期疗育的黄金时期 。
自闭症不再是罕见的疾病 , 根据卫生福利部的统计资料显示 , 自闭症者的人口数在2018年第一季达到约14000人 , 是身心障碍人口中快速成长的族群 , 即使如此 , 很多人对于自闭症仍然不了解 , 或抱持错误观念 。

我的宝宝都不理我,孩子有自闭症吗?

文章插图
自闭症是什么?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迟缓的疾病 , 在临床医学上 , 被称作自闭症类群障碍或泛自闭症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依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最新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 , 过往有着相似自闭性特质、但临床表现稍微不同的疾病 , 像是亚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及非典型自闭症(Atypical Autism)等 , 都纳入「自闭症类群障碍」的范畴 , 医学上不再详细区分 。 自闭症幼儿具有以下两大典型症状:
1.不善社会互动
在婴幼儿时期 , 宝宝基于生存的需求会依赖父母亲 , 但是自闭儿不常理会他人 , 不会寻求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 , 和父母的连结较弱 , 与人互动显得没兴趣、没反应 , 语言发展可能较慢 。 一般而言 , 人随着认知的发展 , 能渐渐从他人的话语、表情读取讯息 , 了解如何与他人应对 , 学习分享自己的感受 , 自然和别人产生连结 。 然而 , 自闭症患者较难在互动中察觉到他人的感受 , 理解别人的意思 , 从言语、表情、肢体动作 , 都不易找到社会情境的线索 , 导致自闭儿会因此做出错误的判断 , 或不太恰当的举动 , 例如:强迫他人依照自己的规则玩游戏 , 但没意识到对方感到气愤 , 或者不知道他人为何生气 。
2.局限且固定的行为、兴趣
自闭症的孩子喜恶分明 , 会极端执着于喜欢的事物 , 通常具高度狭隘、固定的兴趣 , 偏好有规律、可以预期的事物 , 例如:喜欢线条、方块、时间表、光影、对齐的物品等 。 一般幼儿到了2、3岁 , 会逐渐想要探索环境 , 尝试新的事物 , 但是自闭症的孩子不喜欢变化 , 面对陌生的环境、事物 , 孩子会较抗拒 。
吴贞莹医师指出 , 宝宝仍在发展当中 , 有时会出现上述几个类似的行为 , 因此孩子在2岁前 , 家长很难自行评估是否罹患自闭症 。 但孩子若符合两大指标 , 父母察觉有异状、感到担忧 , 仍可以求助医疗单位 , 进行确切的评估 。
自闭症的成因
自闭症的成因目前还在研究当中 , 目前尚无定论 。 但学界一致认为自闭症并非受后天环境、教化所影响 , 而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 受多种生理因素影响 。 吴贞莹医师解释 , 自闭症虽然可能和基因有关 , 但基因无法解释所有自闭症的成因 。 因此 , 家中成员如父母、手足患有自闭症 , 的确会提高下一胎罹患自闭症的机率 , 但也有许多自闭儿出生在未有自闭症病史的家庭中 。 吴贞莹医师提到 , 医师会让父母对自闭症的成因有初步认识 , 更重要的是 , 父母需要花费心力认识自闭症 , 及多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 。
为什么自闭症人数愈来愈多?
吴贞莹医师指出 , 自闭症的个案数量在国内、甚至全球 , 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 自闭症既然并非后天因素造成 , 为什么自闭症的人数会有不断上升的现象?吴贞莹医师说道 , 众人过往尚未对于自闭症非常了解 , 因此过去多注意到较严重的个案 。 随着自闭症的知识普及化 , 能力尚可、严重程度较轻微 , 甚至智商较高的自闭症个案诊断数增加 , 许多人愿意主动接受检查 , 也使自闭症的诊断率上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