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世的五个“第一法” 为人处世五个字秘诀


人生处世的五个“第一法” 为人处世五个字秘诀

文章插图
宁耐,是思事第一法
宁耐即安舒、宁静而具耐心,宁静且耐心是思考事情的首要方法 。
《菜根谭》中说:“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在宁静的心境中,人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发挥 , 记忆清晰,感受细腻,思维敏捷而深刻 。在浮躁的心境中 , 人的思维能力就会大受影响,不仅思维迟钝 , 连平时很熟悉的东西也会忘得一干二净 。
思考事情要心平气和有耐心,切忌急躁浮躁,心浮气躁只会让我们被情绪所左右 。
急躁使我们无法心平气和的分析意见事情,也容易因为情绪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
浮躁使人轻率鲁莽,不能全面分析情况 , 权衡得失,不知掌握分寸,到最后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
只有保持宁耐的心境 , 人的思虑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
安详 , 是处事第一法
安静周详是处理事情的第一法则,能做到安详的人 , 行住坐卧 , 庄严稳重,出入进退,不失仪容,处事镇定,临危不乱,从容自如,思考缜密,行不卒暴(紧促急迫) 。
安详有两义 , 一是指态度或举止安详,二是指行事稳重 , 从容不迫 。此处取第二义 。
安详处事,就能够在处理事情前心定身安 , 临危不乱,做事时不轻率不仓促, “粹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待人宽严得宜,理智处事,办事方圆得体 。
《弟子规》中说:“事多忙,忙多错 。”处理事情手忙脚乱 , 太急促了 , 就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发生错误的可能也就增加 。因此当我们遇到事情时,千万不能着急,而是要静下心来,从容不迫,考虑周详,这样才不会出现疏漏和失误 。
安详方能静观,静观方能明判,明判方能慎动,有条有理,不慌不乱 。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谦恭退让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方法 。
古人言“路要让三分 , 味须减三分”,遇狭桥,留人先行,争逐必伤;甘味好吃,不可私自吃光,得留三分给别人享受 。只有学会谦让,才能得到喜悦的人生 。
《尚书》上说:“满招损,谦受益 。”闯荡事业,固然需要奋进,但面对人人所欲的富贵与名誉,则需要用谦虚与退让来保身 。
王阳明说:“人生大?。?只是一‘傲’字 。”他22岁时会试不第 , 首辅李东阳开玩笑让他作《来科状元赋》 。当时他年轻气傲,丝毫也不谦虚,挥笔而就 。当时忌恨他的人就说:“如果让这小子登第 , 眼中哪还有我们这些人 。”结果三年后他竟被忌恨他的人压制而再次落第 。
人生在世间 , 谦退乃保身之本 。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
处事待人,要善于涵受包容 。
《尚书?君陈》中说:“必有忍,其乃有济 。有容,德乃大 。”与人交往要宽宏大量,能容言、容事、容人 。听得进不同意见,容得下与己作对之人 , 古来成大事者莫不如此 。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大宴群臣,日暮酒酣,此时灯烛忽然灭掉 。乘黑暗之际 , 有人牵动美人之衣 。美人随手将其冠带上的缨带揪下,并告诉楚王:“您应下命令,立即点上灯火,就可以擒住无缨之人 。”楚王不听,令群臣都把缨带揪下后,再点灯,于是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名楚将奋死杀敌,最后终于战胜晋军 。楚王召问这人,才知道他就是之前那个牵美人衣之人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一个人的度量能够涵容多少事,就能够成就多大的事 。
自古有成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而后能成天下之功 。器量宏大,胸襟宽阔,涵容对一个人至关重要 。
平常心,是养心第一法
养心就是修养心神,《黄帝内经》在谈到上古之人懂得长寿养生之道时指出,养生要能形与神俱 , 就是说要养心神与养形体两者皆不可少,而其中养心神尤为重要 。
如何修养心神?
修心要把那些富贵、贫贱、生死、祸福变迁等置之度外 。世间万物,在不停地变易,然人心不必随之动荡不安;生死寿夭、富贵贫贱 , 本来平常 , 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杞人忧天 。
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应对世事的变化,顺其自然,不要让外事外物把我们的心困住 。
勘破生死根株 , 名利幻境,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修养自己的内心 。
【人生处世的五个“第一法” 为人处世五个字秘诀】- EN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