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和腾讯哪个厉害,字节跳动未来会超越腾讯吗

与腾讯竞标 , 高溢价收购Pico的字节跳动 , 近日传出内部或在开发一款元宇宙社交产品“Pixsoul” , 打造沉浸式虚拟社交平台 , 又一次将版图延伸向社交领域 。 除此之外 , 字节跳动投资的代码乾坤 , 已于近日正式上线了元宇宙游戏《重启世界》 , 也将与腾讯代理的元宇宙游戏《罗布乐思》展开争夺 。 从游戏到社交再到VR , 腾讯与字节跳动的交集愈加频繁 。 同样是通过投资和收购布局元宇宙的两家互联网巨头 , 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两者又想借助元宇宙这个故事描述什么样的未来?字节跳动与腾讯的攻坚战从多闪到飞聊再到当下的Pixsoul , 字节跳动在社交领域的尝试一直都未停歇;游戏方面亦然 , 从2018年开始字节跳动就已经展现出掘金游戏的野心 , 再加上在短视频、头条等领域上的交锋 , 字节跳动和腾讯的碰撞帷幕早已拉开 。

字节跳动和腾讯哪个厉害,字节跳动未来会超越腾讯吗

文章插图
然而本次字节跳动与腾讯的交锋稍有不同 , 此次的大笔投资反应出了字节跳动在战略上转变 , 从被动防守转向了主动出击 。 在头条和短视频领域的交锋 , 腾讯是主攻手 , 字节跳动虽然也将版块延伸到了腾讯擅长的游戏和社交 , 但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并不大 。 而近阶段的两次大手笔的收购与投资 , 足以可见字节跳动开辟新业务的决心 。 作为一个依靠算法的内容分发企业 , 字节跳动各流量生态协同效率较低 , 在流量触顶的大环境内无法保证已有业务的稳步增长 , 因此字节跳动需要一个“筐” , 把所有业务放进去连接成一个体系 。 要想跳脱算法分发构成的业务壁垒 , 必须找到可替代技术内核的新技术 , VR背后的元宇宙是最佳的选择 , 而且这条路有Facebook做先驱 。 字节跳动收购VR企业Pico即是心有所向也是无奈之选 。
字节跳动和腾讯哪个厉害,字节跳动未来会超越腾讯吗

文章插图
2016年中国VR元年过后 , VR赛道落得一地鸡毛 , 除了依托内容平台“幸存”的硬件公司 , 国内VR行业可供收购的企业所剩无几 。 巨头Pico在2020年Q4的国内市占率高达57.8% , 其他小众玩家的技术积累都不足以撑起巨头们的版图扩张 ,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 , 没的选 。 据天眼查APP显示 , 字节跳动与Pico的并购金额并未公布 , 但业界普遍认为其并购价高达90亿人民币 。 Pico在并购前的上一轮融资后估值为11亿美元(71亿人民币) , 若90亿的并购价为真 , 那么字节跳动为了将Pico收入囊中承担了不小的溢价 。 不过哪怕溢价也“溢有所得” , 硬件与技术基础决定了的战略方向 , 宣称5年转型为元宇宙公司的Facebook , 其底气来源于对VR的布局已经初具成效 , 能够撑起Facebook对于元宇宙的一切畅想 。 Pico与Facebook旗下的Oculus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作为全球市占率第一的VR头戴设备厂商 , Oculus的主要代工由歌尔股份提供 , 而歌尔股份是Pico产品硬件和光学的独家提供商 , 并且在字节跳动收购Pico之前是Pico的第一大股东 , Pico的创始人兼CEO周宏伟也是歌尔股份前总裁 。 如今VR业内的大部分产品大都对标Oculus , Pico与Oculus之间密切关系使得其价值高涨 。 并购代替自研 , 字节跳动的一步到位自然不希望与头部玩家差距太远 , 同样通过投资与收购方式布局元宇宙的腾讯VR的投资并不急迫 , 在当前的VR技术尚没有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 , 游戏和社交才是元宇宙最主要的切入点 。 相比于以VR为主体框架搭建的元宇宙 , 腾讯更关注于从擅长于内容出发 , 当内容成熟后再以收购的方式完成元宇宙的硬件框架 。
字节跳动和腾讯哪个厉害,字节跳动未来会超越腾讯吗

文章插图
如果字节跳动的本次收购是“择优而争” , 那么腾讯的投资更像是广撒网 , 参投公司展现实力后再追投或者收购 , 这已经是被腾讯验证可行的投资路线 。 Pico的市场表现虽好 , 但VR的发展尚未达到成熟期 , 人与虚拟世界的实时交互尚处于理想状态 , 因此 , 腾讯参与了Pico的竞购 , 但收购的决心并不强 。 游戏的比拼是表象 , 通用账号才是碰撞的角力点无论是倾向于元宇宙内容的腾讯 , 还是押注于VR硬件设施的字节跳动 , 将生态体系下的各业务串联起来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 腾讯志于游戏帝国 , 字节跳动志于娱乐王国 。 在游戏类型上 , 字节跳动与腾讯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 腾讯倾向于以可玩性为标准的传统游戏类型 , 年轻化基因更浓的字节跳动更偏爱娱乐向的游戏 , 比如虚拟偶像 。 字节跳动先后收购了东南亚最大的MOBA游戏公司沐瞳科技和日本的有爱互娱等游戏公司来完善自身的研发实力 , 并由其自研部门“朝夕光年”推出了3D内容的虚拟偶像A-Soul等组合 。 虚拟偶像的主要受众群为年轻化的Z时代 , 在此方面 , 字节跳动的抖音平台不仅能为其提供大量精准用户 , 还可以提供传播渠道 , 通过虚拟偶像加权字节跳动的广告变现能力 。 如今真人偶像口碑陷入低谷 , 禁止打榜、偶像养成等整改措施陆续下达 , “不塌房”的虚拟偶像成为了热门赛道 。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 , 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 , 北京青年报的《偶像接连“塌房”虚拟偶像成破圈神器》一文也肯定了虚拟偶像的价值 。 虚拟偶像能否破圈的核心在于用户匹配、分发渠道与“造势” , 字节跳动的算法推荐技术和抖音等分发渠道 , 加上VR的硬件支持 , 字节跳动完成了体系一体整合 。 在游戏数量上 , 腾讯的投资版图使其能获得大量的优质游戏资源 , 在国内乃至全球少有对手 , 而缺乏游戏基因的字节跳动则倾向了“以代理代替自研”的发展路径 。 近日 , “朝夕光年”还拿到了初音未来正版授权手游《世界计划》的亚洲发行权 。 在此之前 , 字节跳动还获得了东京奥运会唯一官方授权手游《索尼克在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 。 在游戏内容上 , 字节跳动可以绕过腾讯游戏的强势领域 , 但在游戏数量上很难通过捷径弥补游戏基因的不足 。 “以代理代替自研”的方式虽然减少了自研成本 , 但代理权的获得势必要承担溢价风险 , 一旦腾讯针对性竞价 , 游戏商自然用脚投票 。 在腾讯游戏帝国的统治力下 , 高风险的投资不一定获得高回报 。 并且 , 在当下阶段来看 , 可玩性游戏的受众群要比尚未成熟的虚拟偶像风游戏更广 , 游戏数量和游戏质量才是刺激用户购买VR设备的主要衡量点 。 比如当下的VR设备之所以能大卖 , 很大程度上来自《半条命》和《节奏光剑》两款高质量游戏 。 游戏的多寡以及高质量游戏的比重的争夺 , 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通用账号的市场份额 。 开放性是元宇宙的主要特征之一 , 开放也就意味着通用 。 对用户而言 , 通用账号是人与虚拟之间连接的桥梁 , 是连接巨头体系下各业务的通用钥匙 , 然而对于平台而言 , 通用账号却是私密的商业机密 , 就如同微信与支付宝一样很难互通 。 显然 , 字节跳动和腾讯都不会轻易的将自身用户拱手让出 , 不同体系的通用账号将成为元宇宙开放性愿景的最大障碍 。 因此腾讯和字节跳动需要在内容与场景上进行比拼 , 促使自家通用账号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 。 在此方面 , 腾讯有着较大的优势 。 腾讯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通用账号 , 张小龙年初时曾表示 , “微信很大的价值在于它的身份 , 或者ID的价值” , 不过微信的牵扯面太广 , 想要以微信作为元宇宙的通用账号或许会受到不同层面上的阻碍 , 或许重启QQ才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 而字节跳动的通用账号尚未起步 , 其能否搭建成功在于VR设备的普及度 。 VR嵌入手机是趋势但也是幻想 , 当下阶段VR甚至还未解决头晕问题 , 因此家庭化的头戴式VR将长时间成为元宇宙的硬件入口 , 也是通用账户的财富密码 。 在去年8月 , Facebook宣布 , Oculus的新用户和购买新设备的用户必须使用Facebook账户登录Oculus头显 。 扎克伯格期望Oculus能够吸引1000万活跃用户 , 拥有了1000万活跃用户就意味着捆绑了1000万个通用账户 。 字节跳动想要跳出腾讯的社交壁垒 , 或许也将借鉴Facebook , 这也能解释字节跳动为何愿意高溢价收购Pico , 而腾讯却对收购Pico太上心 。 以VR设备作为通用账户 , 是在大池子里做加法 , 账户的总量靠累计;而腾讯的通用账户是在大池子做减法 , 账户的总量靠筛检 , 两者的难度不言而喻 。 腾讯和字节跳动布局元宇宙都在下一步大旗 , 在当下来看 , 都对自身的业务有着促进作用 。 无论最终谁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 已经拿到下一十年船票的腾讯和字节跳动 , 已经与其他巨头拉开了距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