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提升创造力的3种方式 提升创造力的方法有哪些?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很多人不再重视好奇心,不再保持童真,甚至不再拥有无聊的时间,而这三者却恰恰是产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
思想似乎在空闲的时候变得活跃 。
题记
如果我追逐一束光,结果将会怎样?
16岁那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而此前,他刚从一所强调死记硬背、缺乏想象力、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德国学校辍学,而他的下一个求学目的地,是一所崇尚改革的瑞士学校 。 该校以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的教学原则创立,他倡导通过可视化手段学习 。
到了学校后,爱因斯坦把裴斯泰洛齐的教学原则付诸实践,想象自己追逐一束光 。 他认为,如果他能够追上那束光,就可以看到一条静止的光束 。 该想法与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场振荡的方程式相矛盾,造成爱因斯坦自称的“精神紧张状态” 。 这种状态持续了10年时间,最终催生了狭义相对论 。
后来,爱因斯坦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一个在封闭房间里自由落体的人是否能感受到自己的重量?正是这个问题,产生了广义相对论 。
思考是人类所拥有的最伟大的能力 。 而如今,很多工作环境正在阻碍着人们进行思考,破坏着人们的创造力 。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不再重视好奇心,不再保持童真,甚至不再拥有无聊的时间,而这三者却恰恰是产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
1.不要逃避好奇心
猫能否同时处于生死叠加的状态?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通过一项著名的思想实验提出的问题 。 他做这个实验的目标是扩展量子力学所谓“哥本哈根诠释”的范围 。
薛定谔将哥本哈根诠释应用在一只猫的身上 。 在他的思想实验中,一只猫被放置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里面装着一小瓶有毒的放射性物质,当放射性物质开始衰变时,就会随即释放出来 。
如果你相信哥本哈根诠释的话,在盒子打开之前,猫就处于一种生死叠加的状态 。 只有当有人打开盒子时,猫才会呈现生或死的状态 。
这个实验除了证明了“哥本哈根诠释”的不合理性外,还产生了另一个结论:
杀死猫的不是毒药,而是好奇心 。
多管闲事者打开盒子,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就像孩子在圣诞节前的晚上偷偷打开礼物一样,正是这种行为杀死了猫 。
在英语中,有一个成语专门用来表述这个观点:好奇心杀死了猫 。 俄罗斯人的说法则更具戏剧张力:“好奇的芭芭拉在市集上被人撕掉了鼻子 。 ”

分享提升创造力的3种方式 提升创造力的方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人们之所以不鼓励好奇心,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这需要承认自己无知 。
若我们问一个问题,或者提出一个思想实验,就意味着我们不知道答案,所以我们很少有人愿意这样做 。 由于担心别人觉得我们很蠢,我们认为大多数问题简直太简单了,不值得去问,于是就不做这件事 。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行动、打破一切”的时代,好奇心似乎是一种不必要的奢侈品 。 随着“清空收件箱”思潮的兴起,以及人们专注于喧嚣的生活节奏和执行力,效率似乎才是答案 。
我们顶多在口头上鼓励好奇心,但在实践中却反其道而行之 。
有人对16个行业的员工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发现,“尽管65%的人说好奇心是产生新创意的必要条件,但几乎相同比例的人觉得自己无法在工作中提出问题” 。
在同一项调研中,虽然84%的受访者说他们的雇主书面上鼓励员工保持好奇心,但60%的员工在实践中遭遇障碍 。
我们没有把好奇心变成常态,而是等到危机来临时才变得好奇 。
只有在被解雇时,我们才开始思考其他职业规划;只有我们的企业被一位年轻、斗志昂扬、充满渴望的竞争对手扰乱时,我们才会把员工召集起来,花几个小时做些“创造性思考”,但这样做只是徒劳 。
我们还认为,思想实验需要做复杂的思想训练或者靠天赐的灵感 。 我们告诉自己,如果这个问题值得问的话,某个比我们聪明得多的人一定早就问过了 。
但是天才并不垄断思想实验——没有被选择的少数 。 你不需要拥有像爱因斯坦那样仿佛通了电的乱糟糟卷发,就可以进行思想实验 。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是我们都是实验者,这些实验都潜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 。
调查和实验看似不必要,可它们恰恰是领悟事物真谛所需的 。
乔治·萧伯纳曾说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