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营销方法论 网易云音乐的营销逻辑是什么

近日,网易云音乐与吉卜力工作室达成版权合作,我们耳熟能详的《龙猫》《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崖上的波妞》等知名动画热门音乐作品入驻网易云音乐 。 为此还造了座“吉卜力展览馆”引发网友热议,情怀满满 。
毫无疑问,日本音乐,尤其是动画音乐,在中国音乐用户中有着很高人气 。 此次吉卜力工作室音乐版权强势上线网易云音乐,不仅进一步夯实网易云音乐日音用户群众的“护城河”,而且也将进一步拉近平台与大众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 。
众所周知,网易云音乐是营销界的个中高手,优质的音乐社区打造之外,在营销层面亦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屡屡创造刷屏级案例 。
如果说一次地铁营销的现象级呈现是偶然,但多年来经常能出刷频级别的案例,而且操刀这些案例的不是广告公司,而是网易市场部自己 。 那背后一定有方法论的支撑 。
梳理完网易云音乐的营销案例,我发现了3个方法论 。

3个营销方法论 网易云音乐的营销逻辑是什么

文章插图
看透人性
掌握营销的底层逻辑
哲学家大卫·休谟说,任何科学都或多或少与人性有些关系,无论学科看似与人性相隔多远,它们最终都会以某种途径再次回归到人性中 。
营销亦是如此 。 而网易云音乐在营销活动中将“人性”运用的炉火纯青 。
2017年3月网易云音乐用5000篇音乐评论铺满了地铁站 。 动人心扉的音乐评论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还成功地将网易云音乐的音乐评论功能带入了公众的视野 。
线上营销盛行的时代,网易云音乐不但将地铁广告打造成最具标志性的品牌活动,也算是在广告媒体的创新应用方面做出的全新尝试 。
可以说网易云音乐在地铁广告中发挥了足够的品牌声音,创造了独特的品牌基调 。
这些内容引起大量用户关注、传播和讨论的秘密在于在适当的场景中捕捉他们的情绪 。
这种情绪不仅仅是用户个体与音乐之间的互动,是个体感受和认知,更带有当下时代烙印的共性,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
网易云音乐借此搭建了一天通往我们内心的音乐之路 。 精准无误的切入到用户被挑动的那根神经 。
让我们在听音乐的同时,还能把内心的思绪与感慨表达出来,与更多情趣相投的人产生共鸣,所谓音乐社交,由此而生 。

3个营销方法论 网易云音乐的营销逻辑是什么

文章插图
聚焦“真实”
以故事型叙事的共情力构建营销力
一个好的品牌,一定是有故事的品牌 。 上佳的品牌故事是可以穿越时空常驻人心的 。
所有的营销方式中,“卖故事”是最具价值的一种营销方式,因为它不仅成本最低,传播价值也是最高的,尤其是那些真实的故事 。
正如李奥贝纳所说,好广告不只在传达讯息,它能以爱的力量,穿透大众心灵 。 在我看来,他说的好广告正是来源于真实故事的广告 。
有观点认为,销售的80%是情感,20%才是逻辑 。 所以故事一定要有情感做主线,强有力的带入感打动人心 。
而我们翻看网易云音乐的营销案例,发现很多都是挖掘真实故事的营销案例 。
无论是之前“乐评专列”的乐评、“音乐专机”的歌单,还是《音乐的力量》二战题材的品牌短片,亦或网易云音乐6周年品牌短片《我们的云村时光》等等 。
它们的背后小到一句评论,大到一支影片,背后都有一个“真实故事”的支撑 。
网易云音乐六周年用户纪录短片
我们的云村时光
比如云村6周年品牌短片《我们的云村时光》,正是一支纪录真实用户故事的短片 。 短片朴实无华的故事讲述的是当代年轻人的多面人生 。
多年来,数亿用户在网易云安家,他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他们同聚于此,安放悲欢 。 他们与音乐为伴,与自我对话,与生活和解 。
正是这些真实的故事,深入到用户体的语境,给用户架构了一个传递自我情绪的空间,建立起“品牌”与“用户自身”之间的关系联结 。
从感性打动的角度,为产品赋予了温度 。 而不同的故事与用户之间的交流碰撞,在目标群体之间引发“涟漪式”的关注和共鸣,获得深度的情感认同 。

3个营销方法论 网易云音乐的营销逻辑是什么

文章插图
玩转“跨界”,拓展场景
让品牌内容直抵用户心智
随着传统意义上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跨界”一跃成为当下最潮流的字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