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道理10个字 狐假虎威的寓意

“狐狸和老虎”的寓意(10个字里的“狐狸和老虎”的真相)
【狐假虎威的道理10个字 狐假虎威的寓意】文/影落雪
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在看书,他读到一个成语,“狐狸冒充老虎”——文中“老虎冒充老虎”中的“假”字读第三个字Ji m:意为“依靠”,是动词 。
这个细节,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
古汉语中有些词有多个读音,用不同的读音来区分不同的意思 。
比如“鲜”有两个读音,第一个xiān,意思是“新鲜好吃”;说第三个Xi m: n来表达“少”的意思——说第三个Xi m: n来表达“少”的意思当你说“鲜”的时候在《桃侯之恋》里再比如《诗经》里“今日我思,雨雪纷纷落”里的“雨” 。第四个音“Yǔ”表达了“雨”的意思,而不是说第三个音“yǔ”,这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 。再比如,“假”也有两种读音 。一个读第三个Ji m:,是“真”的反义词,是“假”的意思,是形容词 。一个读第四声jià,是“依靠,借助”的意思,是动词 。在古代汉语中,“靠、靠”的意思只能通过发吉à的第四个音来表达——在荀子的《劝学篇》中,“假装在船上的人得不到水,却出不了河”——其中“假”发吉à的第四个音,表达“靠、靠”的意思
“狐假虎威”是个典故,出自战国政策 。“假”字是“依靠”的意思,是动词 。个人认为,这里的“假”字不发第三个字Ji m:因为不表示“假”,这里的第四个字jià表示“靠” 。这样就可以做到音义一致,用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思 。
在古代汉语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读音,往往表示不同的意思 。音义基本统一,和语法中的表达习惯或者语法中的一些规则有关 。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有不同意见或建议的读者朋友可以一起讨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