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怎么治 中医助你远离痛经之苦

很多女性都会痛经的现象 , 有些人就月经来的第一天 , 但是有的人却要经历很多天 , 经前痛 , 经期也痛 , 这是最折磨人的 , 那么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治疗痛经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秘方吧 。
相信你问女性每个月月经期间最怕什么 , 首先回答的就是痛经 , 因此可见 , 多少女性被痛经折磨着 , 那么怎样才能够有效的治疗痛经呢?我们来看看中医是如何说的吧 。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 , 甚则剧痛昏厥者 , 称为“痛经” , 亦称“经行腹痛” 。
原发性痛经多为少女初潮后即开始出现 , 或与体质因素有关 , 或因经期饮冷受寒 , 寒客胞中 , 气失温运 , 瘀血内留 , 致胞脉受阻 , 不通而痛 。
继发性痛经多为育龄期妇女经期受寒 , 或产后不慎 , 当风受寒 , 寒湿客于胞中 , 或有多次人流史 , 胞脉受损 , 离经之血瘀滞胞宫、胞脉 , 瘀血阻滞 , 气机不畅 , 津液运行障碍 , 聚而生湿酿痰 , 湿、痰、瘀日久而成癥瘕之病 。 故寒与瘀为本病主要病机 。
1、立法强调温经、化瘀 , 依痛经程度分型施治
寒与瘀为本病病机 , 本病立法在于温经、祛瘀 。 《素问·调经论篇》曰: “血气者 , 喜温而恶寒 , 寒泣则不能流 , 温则消而去之 。 ”故温经、祛瘀治疗宜贯于始终 。 然而 , 患者痛经程度有所不同 , 具体用药亦有所选择 。
痛经按疼痛程度、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全身症状、止痛药应用等情况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痛经 。 临证分别选用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 或温经散寒、逐瘀荡胞 , 或温经散寒、祛瘀解痉的治则 。 同时方药中佐以理气止痛之品 , 如木香、乌药、延胡索、川楝子等 , 气行则血行 , 血行则瘀散 , 胞脉、胞络通畅 , 通而不痛 。
2、轻度痛经宜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轻度痛经多见于原发性痛经患者 , 因病程短 , 病位浅 , 疼痛持续时间短 , 多以月经前或经行第 1 天小腹疼痛多见 , 血量增多或血块下即可缓解 , 尚可坚持工作和学习 , 临证无腰痛等伴随症状 。 此类病证多可予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
【痛经怎么治 中医助你远离痛经之苦】良方温经汤加味 , 方药组成:当归、川芎、白芍、人参、肉桂、莪术、丹皮、甘草、川牛膝等 , 稍佐益母草、茜草、鸡内金等祛瘀之品; 或血府逐瘀汤 , 方药组成: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官桂、赤芍、炒灵脂、蒲黄等 , 稍加吴茱萸、艾叶等温经之品 , 使血得温则行 , 血行则瘀散 , 胀甚者加乌药、延胡索等理气止痛之品 , 经脉、胞脉通畅 , 通而不痛 。
3、中度痛经宜温经散寒、逐瘀荡胞
中度痛经多见于继发性痛经 , 病程长 , 疼痛持续时间长 , 甚至持续整个月经周期 , B 超提示常合并盆腔炎性包块、附件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
临证常表现为疼痛难以忍受 , 坐卧不安 , 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 伴见腰痛 , 痛势绵绵 , 而一般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法效果不满意 。 此类病证已久 , 寒、湿、瘀搏结 , 阻于胞宫、胞脉 , 且病久必瘀 , 故疼痛拒按 , 提出温经散寒、逐瘀荡胞治疗大法 , 以四物汤加大黄、炒五灵脂、炒蒲黄、红曲、肉桂等为基础方加减 。
其中大黄为主药 , 味苦寒 , 主下瘀血 , 破癥瘕积聚 。 痛经多为瘀血为害 , 或寒凝血瘀 , 或湿瘀互结 , 或痰瘀互阻 。 血脉之周流 , 在以通为补 , 苟瘀血留滞 , 则秽浊不去 , 新生之血 , 亦易瘀积 , 而徒为陈陈相因之恶腐 。 且瘀血不去 , 新血难生 , 能推荡陈腐 , 然可致新 。 大黄气味重浊 , 迅速善走 , 直达下焦 , 深入血分 , 无坚不破 , 荡涤积垢 , 通利胃肠 , 而血络源流俱清 , 通而不痛矣 。
同时配合温经化瘀之药 , 炒五灵脂、炒蒲黄、红曲、肉桂 , 组方中 , 寓补于行 , 祛邪而不伤正 , 临床应用 , 常配伍乌药、延胡索、琥珀、吴茱萸等温中理气之品 , 每获良效 。
4、重度痛经宜温经散寒、解痉祛瘀
部分继发性痛经 , 病程长达数 10 年 , 感受寒邪更重 , 寒、湿、痰、瘀搏结 , 表现为痛势剧烈 , 难以忍受 , 甚至晕厥 , 不能正常工作生活 , 经期有烂肉样组织排出 , 且多伴有腰骶疼痛、呕吐、肛门坠胀 , 甚则面色苍白 , 冷汗淋漓 , 四肢厥逆 , B超提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 , 属于重度痛经 , 治疗需温经散寒、祛瘀解痉方可奏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