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了 这样做帮你正确降温

秋冬季节到来, 天气渐凉, 昼夜温差很大, 抵抗力下降, 发烧感冒就容易出现 。 很多人一发烧就吃药, 或者直接到医院挂点滴, 自认为这样就好得快 。 实际上这样很容易导致自身的抵抗力下降, 更易生病 。 许多人并不知道高烧低烧的区别, 什么是低烧?什么是高烧?如何正确治疗发烧?由小编为大家详细说明一下 。
发烧的原因及各种表现
发烧又称发热, 一般表现为体表温度超过正常温度, 或者自身感觉不适的情况, 是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中枢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 。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度, 成年人早上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度;肛门内体温36.5~37.7度;腋窝体温36~37度 。 一般体温计测腋窝体温超过37.2度 。
发热的原因有很多, 像各种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等是最最常见的原因, 其次就是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恶性肿瘤等 。 其实发热不是百无一用, 它对人体有害也有利 。 发热的时候, 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 。 它不是一种疾病, 只是一种症状, 是疾病的标志之一 。 因此, 当体温不是太高时, 可以通过多喝水来减少发热带来的不适感 。
按体温状况, 发热分为:低热:37.4~38度;中等度热:38.1~39度:高热:39.1~41度;超高热:41度以上 。 不同的发热程度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
发烧的治疗方法
一、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的作用是能够迅速、安全地降温, 尤其适用于高热 。 在做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每隔20到30分钟应该量一次体温, 同时要注意发热者的呼吸、脉搏以及皮肤颜色的变化 。 物理降温主要有冷热敷法、酒精擦浴、温水浴等 。
1、冷热敷法
如果体温过高, 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 。 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的毛巾, 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 。 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 应更换一次, 反复直到烧退为止 。 平时不大使用的冰块这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将冰块包在布袋里, 放在额头上来降温 。
如果体温不是太高, 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 。 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 使身体散热, 直到退烧为止 。 但是, 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 一定不要再使用热敷退烧, 应以冷敷处理, 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
2、酒精也可以帮你降温
其实,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里就看过类似方法, 小朋友高热不退, 家长就用酒精擦拭全身, 这种方法就是酒精擦浴 。 我们知道酒精易挥发, 而蒸发气化是需要带走热量, 所以采用酒精擦浴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
当然擦拭冷水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 擦拭时要擦遍全身, 但应该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的擦拭, 比如腋窝及鼠蹊部(鼠蹊部就是指下腹部与大腿连接的部位) 。 一般用柔软亲肤的布料擦拭这些部位, 一次擦拭一个部位, 擦完后将布里的水挤掉, 然后重复擦拭 。 擦浴的过程通过水份的蒸发带走温度, 有助于散热 。
3、泡个舒服的温水澡
能够在疲劳的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的事了 。 同样, 泡温水浴也可以帮助身体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 。 对于婴儿发热时, 应该以温水泡澡, 或是用湿毛巾包住婴儿, 每隔15分钟换一次 。
二、药物退热
应该选用退热温和的药物, 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复方阿司匹林等 。 剂量要小, 以免出汗过多, 导致体温突然下降而引起虚脱 。 尤其是年老体弱、幼儿以及体温在40°C以上的发热病人, 更应该使用小剂量 。 当需要降温时, 只有使用药物来降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来降温, 才是符合热调节生理机理的有效降温措施 。 一般肛温在39℃以上时, 可用非甾体类解热药物即解热镇痛抗炎药如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布洛芬等, 都有良好的退热效果 。 当然这些药物都想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 。
在体温高于41℃的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降低体温时, 不可以简单使用药物退热, 应该先以物理降温作为一个退热的辅助措施使用, 然后立即将人送往医院治疗 。
发烧后的注意事项
一、给身体加水
不是每一个发高烧的人身体都会流汗散热, 但是当发高烧时身体一下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导致汗腺关闭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 解决的方法就是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蔬汁, 其中果蔬汁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 。 发烧期间应避免食用固体食物直到状况好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