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遭大学生短信辱骂表示不计较

近些日子大家对外卖小哥这个行业的关注也是比较多的 , 这也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外卖小哥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 , 近日更是有大学生辱骂外卖小哥的事件发生 , 对此外卖小哥回应遭大学生短信辱骂 , 表示不会计较 , 还是个学生 , 其实多给外卖小哥一些包容吧 , 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外卖小哥一个月挣多少~

外卖小哥遭大学生短信辱骂表示不计较

文章插图

外卖小哥回应遭大学生短信辱骂
9月14日 , 安徽马鞍山 。 网友爆料 , 一名外卖小哥把餐送到安徽工业大学东校区 , 因学校疫情管控 , 无法送到宿舍楼下 , 小哥便让点餐的学生到校北门来拿 。
不料 , 该学生先是拒接电话 , 随后又发短信辱骂小哥 。 对此外卖小哥告诉@时间视频 , “他还没进社会不懂事 , 我不计较” 。 小哥还表示每天争分夺秒送餐很不易 , 希望点餐的客户能对他们多一些理解 。
扩展消息:
外卖小哥成交通事故高发群体
近日 , 一些网络平台外卖小哥的职业困境 , 让外卖平台与算法系统颇受关注 。
“新华视点”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外卖小哥成为交通事故高发群体 , 曾以精准、合理、优化为标签的算法 , 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
“撞车爬起来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不能超时”
近年来 , 蓬勃发展的外卖产业重塑人们日常生活 , 也成为各地发展经济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抓手 。 美团发布的报告显示 , 2019年 , 通过该平台获得收入的外卖骑手总数达到398.7万人 , 比2018年增长23.3%;今年上半年 , 在美团平台上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达295.2万人 , 同比再度大幅增长16.4% 。
收入相对较高、薪酬支付稳定、工作时间灵活 , 是吸引众多劳动者投身外卖行业的原因 。 35岁的广州外卖小哥伍召云说 , 他曾在工厂、酒店、物业公司工作 , 2017年加入外卖队伍至今 , “觉得这个职业是很有奔头的” 。
在外卖骑手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 , 外卖小哥成为交通事故高发群体 。 近年来 , 国内多地都发生过外卖小哥因闯红灯、违规并道导致人员死亡的恶性交通事故 。
采访人员从深圳交警部门获悉 , 仅今年8月 , 深圳全市就查处快递、外卖送餐行业交通违法1.2万宗 , 占非机动车违法案例总数的10%以上 。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说 , 8月的每周都会遇到与骑手相关的单子 。
“赶时间”是核心原因 。 一位骑手说 , 2018年前后平台给他的每单送餐时间是40分钟 , 但后来被压缩到30分钟 。 “有时候从商家拿到外卖都过去20分钟了 , 剩下的10分钟我要骑行3公里、跑进小区、等电梯上楼 。 ”他说 。
平台压缩时间的主要依据是建立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上的算法系统 。 与算法系统相配合的还有一整套严格的考核机制:一方面 , 外卖平台以“按单计价”激励外卖骑手尽可能多接单送单;另一方面 , 平台通过准时率、差评率、配送原因取消单量等考核严格约束骑手 。 准时率的降低 , 意味着外卖骑手在平台的算法中失去了“接单优势” , 也会在内部排名中降低名次 , 无缘各类奖励 。
这种“算法加考核”的机制 , 令从业者心理压力倍增 。 一位骑手说 , 有一次他与电动车相撞 , “当时爬起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能超时 , 都顾不上想对方和自己伤得怎么样 , 现在想起来觉得很荒唐 。 ”
外卖小哥遭大学生短信辱骂表示不计较

文章插图

算法为何会“失控”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 , “算法困境”背后的深层问题值得关注 。
一方面是平台“逐底竞争” , 导致算法“失衡”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 , 美团外卖、饿了么两家已包揽了外卖行业近95%的市场份额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 , 外卖行业高峰期短且集中的特点 , 决定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送餐速度上 , 导致原本应该综合多种指标的算法 , 忽略了骑手的安全和压力状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