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宝宝的四个心思

不光大人自己的世界 , 小孩也有小孩世界 。 小孩喜欢童话、神话、笑话、鬼话 , 更喜欢不听话 。 在大人的故事里 , 会大量运用代表惊异的惊叹号和代表捉摸不定的问号 , 带着这些惊叹号和问号 , 让我们一起探一探这个绝对精彩的小孩世界 。
宣言1:这个世界怎么会无聊?
宝宝说:我喜欢躺在地上吐瓜子、看蚂蚁搬家……你说我的世界很无聊?可是我很喜欢做每件事 , 其实 , 这个世界怎么会无聊呢?
解读:让大人觉得无聊的事情 , 说起来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总在重复某件事 , 或者一句话 , 或者一个动作 , 让人感到乏味;二是大人觉得简单的事情 , 孩子还在做 。
把石头扔出去 , 它会滚 , 还挺好玩 , 再试试还会滚下去吗?真的滚下去了 , 真好玩!在一遍一遍的重复中 , 他在观察理解 , 建立一种秩序 , 也是一种练习 。 这种看似无聊的、简单的重复其实就是在兴趣的引导下不断的练习 。 这种重复对宝宝整个发展过程都是有好处的 。
宣言2:我喜欢动来动去!
宝宝说:跳跳、跑跑、翻翻、抓抓……我每分钟都在动 。 “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动来动去?”别着急 , 我长大就不会了 。
解读:从整体上来说宝宝的抑制机能要比成人的弱些 , 做动作的时候全身经常处于弥散性的紧张状态 , 动作控制常常不精确 , 当然控制住自己也不那么容易 。
其实对宝宝而言 , 这恰好是一个发展的机会 。 我们知道宝宝早年是通过感觉动作来发展的 , 他要通过看着、摸着、动着……同时大脑转着 , 发展他的运动和思维 。 建议大人给他布置一个安全的环境 , 然后尽量让他多活动 。
宣言3:我喜欢“尴尬”的事情
宝宝说:鼻涕味道怎么样 , 我想尝一尝;上完大号 , 为什么妈妈每次都冲走?我一定要找机会摸一摸……我只是好奇而已 , 为什么妈妈叫我讨厌鬼?
解读:这些令我们大人尴尬的行为 , 有的表现了人类动物本能的一面 , 有的是宝宝在试探我们的底线;有的只是他不知道如果和别人生活在一起……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点 。
大人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界限”:什么是能让别人看见的 , 什么是只能在家做的 , 什么是自己做的 , 什么是要同别人一起做的……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 。
阻止孩子“不雅”的举止时 , 你都要对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 。 不要试图一两次就见效 , 你需要反复提醒他:“我知道你喜欢玩这些脏东西 , 但是大便里有太多细菌 , 你必须扔掉 , 就是这样!”
就是这样 , 在你认为必须遵守的规则上 , 不容讨价还价 。 帮助孩子记住这些 , 也在帮他如何同别人生活在一起 。
宣言4:发呆是我们小孩的招牌动作!
宝宝说:我喜欢发呆 , 这样就可以在想像的世界里唤来超人 , 把讨厌的阿姨变没……这些事只有小孩才懂 , 大人非叫我们把梦幻和真实分清楚 , 那我们的故事就越来越少了 , 怎么办呢?
解读:孩子都有这个特点 , 有的孩子更明显一些 。 这类孩子内心世界相对丰富一些 , 不需要外部刺激就可以想像很多事情出来 。 他们有时候沉溺在自己的想像世界里 , 给大人很多误解 。
和这类孩子相处 , 最好的方法就是顺藤摸瓜 。 顺着他说的事情去问 , 可能会很容易地走进他的世界 。 其实 , 如果你把大人的成见放下后 , 就会觉得他的世界真的很令人吃惊 。
【解读宝宝的四个心思】如果一个孩子在现实世界遇到问题的话 , 也是很容易退到幻想的世界里去寻找一些安慰或者平衡 。 比如他在幼儿园里出现适应问题 , 或者交不到朋友 , 就可能会幻想一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玩 , 这是孩子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 这个时候 , 大人不是要纠正他 , 而是要帮助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