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电池怎么跌了那么多 苹果为什么用德赛电池

【德赛电池怎么跌了那么多 苹果为什么用德赛电池】

德赛电池怎么跌了那么多 苹果为什么用德赛电池

文章插图

虽然多方面开展业务 , 但德赛电池(000049.SZ)上半年的表现却呈现原地踏步的状态 。 8月19日 , 德赛电池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公告称 , 上半年实现营收76亿元 , 同比增长1.4%;净利润为2.6亿元 , 同比增长54%;整体毛利率9% , 同比增长1% 。 德赛电池表示 , 上半年业绩增量主要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电池和电动工具和吸尘器锂电池业务 。 此外 , 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电池业务上半年增速较快 , 有望成为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 为此 , 数据君于今日下午两次致电德赛电池董秘和证券事务部 , 试图进行采访 , 但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对方任何回复 。 除老本行 , 新业务均增长显著 作为果链中的一员 , 德赛电池没有依靠苹果提供的订单来抬升自己利润 , 反而是运用多种方式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 在上半年消费电子行情不佳的背景下 , 德赛电池实现了54.76%的净利润增幅 。 上半年 , 德赛电池智能手机电池相关业务收入32亿元 , 同比下降21%;智能穿戴设备电池相关业务收入13亿元 , 同比增长24%;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电池业务收入11亿元 , 同比下降8%;电动工具和吸尘器锂电池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 同比增长78%;共享充电宝、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锂电池及其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51亿元 , 同比增长68% 。 在产品上 , 德赛电池主要围绕锂电池产业链进行业务布局 , 其中惠州电池和长沙电池主营中小型锂电池封装集成业务 , 惠州蓝微和越南蓝微主营中小型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业务 , 惠州新源主营大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电源管理系统及封装集成业务 。 从收入来看 , 共享充电宝、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锂电池及其他业务虽占比较小 , 但却是成长最快的模块之一 , 德赛电池也不止一次的对外表示 , 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望成为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 德赛电池在智能穿戴以及电动工具和吸尘器领域深耕时间很久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等领域作为后起之秀 , 表现很是亮眼 。 重组失败后优势流失 尽管上半年利润很高 , 但德赛电池上半年的毛利率和营收却不尽人意 。 这个情况与上半年的重组失败有很大关系 。 在2020年12月22日 , 德赛电池曾与香港新能达签署了《重组意向书》 , 拟由香港新能达以其持有的东莞新能德全部股权作价对惠州电池增资 , 增资完成后 , 香港新能达持有惠州电池不超过49%的股权,德赛电池将持有惠州电池剩余的股权 , 而惠州电池将持有东莞新能德的全部股权 。 结果在今年7月份 , 这一合作终止了 。 投资者翘首以待 , 却等来了重组流产 , 而德赛电池的股价也已经抢先暴跌 , 7月14日直接跌停 。 德赛电池相关电池产品以小型锂电池包及电源管理系统为主 , 客户覆盖了苹果、华为、三星、oppo、vivo等知名厂商 , 但是产品的毛利率在今年上半年才刚刚达到9% , 总体上赚钱能力并不高 。 数据君为此查询了在其他电池行业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毛利率 , 宁德时代为27% , 亿纬锂能为41% , 欣旺达为16% , 均远超德赛电池 。 不仅是毛利率低 , 德赛电池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7亿元 , 占整体收入仅为2% , 比去年增加约2000万元 。 虽然德赛电池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收入持续下降 , 在研发上也没有明显优势 , 但目前消费电子市场的供需景气度是向上的 , 而德赛电池好歹也是果链上的一员 , 预计在保持与核心厂商合作关系的前提下 , 随着苹果新品在下半年陆陆续续上市 , 德赛电池的业绩将有一定的增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