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运营的模式分析 如何做好积分运营?

积分市场 , 一个冷门而又重要的市场 。 几乎很少得到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 在百度中搜索积分 , 甚至都很难找到一篇像样的文章 。 积分也不像如今诸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概念那般新潮 。 大概因为积分在现代商业中已经是司空见惯 , 也是商家做会员服务首先采用的一个商业策略 , 也成为会员服务的“缺省”配套措施 。 正因为积分这样“低调” , 而又悄无声息的融入商业环境 。 造成了大家对积分的忽视 。 本文想就积分这个冷门市场尝试做一些分析 。

积分运营的模式分析 如何做好积分运营?

文章插图
市场规模及现状从公开的数据来看 , 电信运营商一般会拿营业额的3%来做积分回馈;航空业的积分回馈比例也高达8%~10%;银行信用卡也有1‰~2‰(考虑到巨额的刷卡金 , 这个比例实际不低) 。 其他行业也有相当比例的积分回馈 。 粗略估计 , 积分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
我国积分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 , 经历了单体积分到通用积分的发展历程 。 通用积分模式通过联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商家 , 实现了积分的通积、通兑和通用 , 不仅降低了传统沉淀积分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 而且为商户创建了一条全新的营销通道 , 实现了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 。 面对国内各大银行、运营商、航空公司、大型零售商等主流积分市场庞大的存量积分 , 通用积分模式比较受关注与认可 。
从国际上来看 , 英国通用积分公司Nectar是英国较成功的通用积分项目 , 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它由英国巴克莱银行、sainsbury超市、Debenham百货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这些大型企业集团联合发起 , 资本雄厚 , 同时项目启动时就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 。 而国内的商家对通用积分却是欲拒还迎 。 因为积分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客户忠诚度 , 一旦用户可以和其他商家的积分共同累计使用 , 并不能真正起到锁定用户的作用 。 而积分礼品的提供商倾向于将库存和滞销品推向消费者 , 而畅销或利润高的商品却不会拿出来让积分兑换 。
从企业来看 , 银行、电信运营商到大大小小普通商户 , 都推出自己的积分 , 希望借此吸引并留住客户 , 增强自身的用户粘性 。 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 单一公司的积分数量有限 , 积分价值低 , 这些积分往往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 为了帮助用户兑换积分 , 银行等大机构往往选择自建礼品库 , 虽然耗费大量精力 , 但这些礼品大部分并不受用户欢迎 。
当众多的积分因“散、小、没法用” , 消费者对积分的吸引力开始降低 , 这实际上背离了各大公司推出积分服务的本意 。
总之 , 积分市场很大 , 但积分却“不好用”
积分行业问题与机会从商家来看 , 商家希望通过积分带来会员的忠诚度和活跃度 , 最终带来销售业绩增长 。
从消费者来看 , 积分很鸡肋 , 食之无味 , 弃之可惜 。 大部分消费者不大关心自己积分有哪些 , 都有多少 。 为什么不关心积分?从背后的原因来看 , 是因为消费者觉得积分的价值偏低 , 积分可兑换的商品往往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 积分兑换的商品也大都是品质不高 , 品类有限 。 通常消费者的做法是对于不常有消费行为的商家提供的积分 , 基本忽略不关心 。 因为消费行为少 , 积分自然不多 , 积分可兑换的商品的价值更低 。 对于经常有消费行为的商家 , 则是尽量多的积累积分 , 到一定量一次兑换 。 变现积分价值 。
积分对消费者来说 , 价值偏低 , 积分可兑换商品 , 种类以及品质都不能满足自己需求 。 但消费者对于积分有强烈的消耗冲动 。
可以说 , 消费者想用积分 , 但积分价值偏低 。 商家想用积分提高消费者忠诚度以及活跃度 。
双方都有积分运营需求 。 但没有很好的运营方案对接双方积分需求 。
积分行业解决方案目前积分行业内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
1. 会员运营这种解决方案是直接面向最终目的:运营会员、活跃会员 。 积分是运营手段 。 兑吧是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 , 下文会有介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