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和intel的cpu哪个好该怎么选 amd和intel的cpu哪个好

前言intel和AMD哪家处理器更好?
这个问题换个说法:酷睿十一代约ZEN3打架, 谁赢了? (这样就把时间点限制在当下, 未来哪家厉害, 此文不作猜测)
注:ZEN3对应Ryzen 5000系列, 属锐龙四代 。
对比处理器的优劣, 不能看表面上能堆砌多少个核心, 要深入到本质里, 即看IPC谁更高 。
IPC(Instruction Per Clock)的本身定义是“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 体现了CPU微架构的设计能力 。
通俗地说, IPC就是核心效率, 此文我们就在“相同的核心数量、相同的线程数量、相同的频率“这个三个“相同”的基础上, 让酷睿十一代和ZEN3来一场公平的较量 。

amd和intel的cpu哪个好该怎么选 amd和intel的cpu哪个好

文章插图
正文CPU“更先进”, 更“科幻”的较量, 如果只有两场比赛, 那么一定是“制程”和“微架构” 。
这二者是有一定联系的 。 更好的制程, 能让微架构实现“更深(deeper)、更宽(wider)、更智能(smarter)”的目标, 进而有更高的IPC 。
第一场:制程之战
目前的制程数值, 不能反应真实水平 。
早期的半导体制程用栅极宽度来描述, 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 。 台积电营销负责人曾说, 从0.35微米(350nm)开始, 所谓的工艺数字就不再真正代表物理尺度了, 7nm仅是一种行业标准化术语而已 。 至于这个7nm、10nm、14nm到底是采用什么标准计算出来的, 站长没查询到资料 。 只能说, 各家的标准根本不一样 。 打个比喻:到市场买肉, 有的标注20元/磅, 有的是40元/公斤, 20元的不一定就便宜, 因为衡量的标准不同 。
【amd和intel的cpu哪个好该怎么选 amd和intel的cpu哪个好】英特尔建议以晶体管密度(MTr/mm2, 每平方毫米的百万晶体管数)来作为定义工艺节点的指标, 可惜的是, 目前在具体产品的销售中并没有引用“晶体管密度”这一指标, 仍然采用7nm、10nm等“术语”, 仅从数字大小看就容易误判 。
酷睿十一代(移动版Willow Cove架构)采用的是intel 10nm工艺, 其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08亿个 。
酷睿十一代(桌面版Cypress Cove架构)采用的是intel 14nm工艺, 晶体管密度0.4467亿个 。
ZEN3采用的是台积电7nm工艺, 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0.965亿个 。
由此可见, intel 10nm比台积电7nm还高一点点, 基本上算个平手 。
第二场:核心效率之战
站长选取的研究样本如下:
酷睿一代:i7-920
酷睿二代:i7-2600K
酷睿三代:i7-3770、i7-3770K
酷睿四代:i7-4770、i7-4770K
酷睿五代:i7-5775C
酷睿六代:i7-6700、i7-6700K
酷睿七代:i7-7700、i7-7700K
酷睿八代:i7-8700K
酷睿九代:i7-9700KF、i9-9900KF
酷睿十代:i5-10600KF、i7-10700KF
酷睿十一代桌面版:i5-11600KF、i7-11700K
酷睿十一代移动版:i7-11800H
挖掘机系列:A12-9800
锐龙一代(ZEN):R5-1500X、R7-1800X
锐龙二代(ZEN+):R5-2600X、R7-2700X
锐龙三代(ZEN2):R5-3600X、R7-3700X
锐龙四代(ZEN3):R5-5600X、R7-5800X
锐龙四代移动版(ZEN3):R7-5800H、R9-5900HX
在具体计算上, IPC是没有一个确定值的 。 站长采用的办法是单核以CINEBENCH为主, 多核以3DMARK FS和TS CPU成绩为主, 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到下图, 这样的结果能符合大多数应用场景, 也能和两家官方公布的各代提升比例基本吻合 。
上图解读如果把CPU看做金庸小说里的侠客, IPC就相当于内功 。
在农机时代(2011年10月~2017年2月), AMD没有还手之力 。
AMD于2011年10月推出了“推土机”处理器架构, 后来又陆续发布打桩机、压路机和挖掘机架构, 一直到2017年2月第一代ZEN发布的这一个时间段, 俗称“农机时代” 。 这一时期对AMD来说是悲伤的时光, 内功十分可怜, 连酷睿一代都打不过, 遇到酷睿二代直接被打飞 。
锐龙一代(ZEN架构)是个转折点, 一步登天超过酷睿五代, 锐龙二代(ZEN+)距离当时竞争对手酷睿八代仅有一步之遥, 接着在锐龙三代(ZEN2)实现了对英特尔的超越 。
酷睿八、九、十代(注2)的核心效率没有提升
英特尔这边, 第七代提升极小, 第八九十代都是原地踏步, 眼睁睁地看到AMD从后面超过去 。
说到这有点读者非常疑惑, 不是都说第八代提升最大的吗?
这是两个概念, 第八代是“提升了核心数量”, 并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提升核心效率”, 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核心效率是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的核心数量、相同的线程数量、相同的频率这“三个相同”的基础上, 对比谁更厉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