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 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吃面 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吃面》写于2013年4月
最近看《舌尖上的中国》,每每看时总不觉就口水回溢 。 《舌尖上的中国》讲到中国南方多食稻米,而北方偏爱面食,这与地域有很大的关系,也形形色色介绍了很多面食 。 可比较遗憾唯独没提到大同的刀削面,我在大同生长对故乡的刀削面也是情有独钟,也想说说家乡味道大同刀削面 。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我是吃面长大的,尤其是故乡的大同刀削面 。 每个大同人和来过大同吃过大同刀削面的人相信都会对刀削面那种独特的魅力而流连忘返 。 在大同的刀削面那可真是小地方大名堂,刀削面这个叫法其实是简称,只是说了面的制作是用刀削而制成,其实那面上浇的臊子也极有讲究 。 那全称就该叫大同肉臊子叫刀削面,可能太繁琐吧,就像兰州拉面一般只叫拉面而不叫其他 。 削面也似拉面一般很有地域性,所有的刀削面都叫大同刀削面,而所有的拉面都叫兰州拉面 。 也仿佛这削面全天下只有大同有,而拉面似乎也只有兰州出,可好像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呀!
大同刀削面馆多面积不大,只是摆那么三五张桌子,在夏天也会在门口的街边也支几张 。 而厨房与食客一般也只隔一面案,属于开放式的厨房吧 。 吃面到一面馆面锅而坐,望着那一锅翻滚的面汤,看削面师傅立于过前那娴熟的削面手艺 。 削面师傅一手在肩上托那一坨面,另一手行刀如飞,削面就似飞刀般直插沸汤中 。 师傅所用的削面刀也非普通厨房刀具而是专业削面刀,可削面刀也形状不一 。 见过的有平刀如一方镜、有勾刀如一新月、有棱刀如一画戟 。 那削出的面也形状不同,有如柳叶、有如飘带、有如丝绦,大约也如拉面分粗中细一般吧 。 但削面师傅不同拉面师傅那样会制出不同的面,一般一位削面师傅只有一把削面刀,也只削一种面 。 也许是不同的削面派系传于世而其削面也不同吧 。

吃面 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文章插图

面入锅只消三五分钟即可出锅,盛入碗中浇上臊子 。 那臊子总是那么油汪汪,而最传统的刀削面只有一种臊子,是猪肉臊子多肥肉油而微腻才是正宗 。 入口油腻而香醇,其选材和做法是秘而不传的,我们也能嗅其味不能复制其美味 。 现在一些面馆也许为了照顾顾客的不同需求,也推出如牛肉臊子、羊肉臊子、西红柿鸡蛋臊子等不同的种类 。 一碗面上桌前还可一个人口味辅以卤蛋、豆腐干、炸豆腐等,再在碗中撒上些许香菜,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就上桌了 。 面色白亮,臊子油褐,香菜鲜绿,若再来一俩勺店家的过油辣子,那面更是红冠其顶煞是好看 。 咬一口卤蛋,即有鸡蛋的清香又有卤肉的鲜美鲜香浓郁,顿时满口生津食欲大增 。 而面不论形状皆入口顺滑,嚼而劲 。 趁热一碗面就囫囵进肚 。 大概是因为刀削面太过油腻,每家面馆都会为食客提供免费的咸菜,咸菜多为自制 。 有辣口、有酸口、也有脆口,这大约也是每家店的一道特色吧 。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主 。 那家乡的刀削面总是让人那么回味悠长,每每久出家门,回家时总不免要到相熟的面馆来吃上一碗大同刀削面,以解嘴馋 。 记得曾几时,为吃一碗面也为了那面馆的一碟八宝咸菜而举家出动;也有为一面馆那一勺辣椒的香辣酣畅而跨过半城来吃;更有为一家面馆那最传统的卤蛋而久久地排队静候 。
在大同每个大同人的生活就是从每个早晨那一碗香喷喷的刀削面开始的,刀削面已经深入每个大同人的生活,是这个城市的一种符号了 。
【吃面 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吃面 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文章插图

最后说明一下本文可以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