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7个经典的危机公关案例 常见的危机公关案例有哪些?

思考带来力量 。 年底之际 , “公关马后炮”(PR_Thinker)将陆续推出干货分析盘点 , 对过去一年的互联网及公关行业进行深度复盘 。
继上次“《血的教训 , 2017最矬案例榜单揭秘》”之后 , 本期推出我们年终盘点的下篇:2017年最赞危机公关案例排名——
第7 名
网易严选PK“毛巾哥”
借力打力 , 流量转眼变销量
2017年5月23日 , “最生活毛巾”发布了一篇《致丁磊:能给创业者一条活路吗?》的公关檄文 , 其创始人“毛巾哥”在文章里控诉网易严选的一款毛巾产品侵权 。
他表示 , 网易严选违规侵权使用“G20专供”字眼描述产品 。 并在文章中多次暗示 , 网易严选“店大欺客” , 不给创业者留活路 。
事件性质因此升级:面对成千上万的“创业者” , 网易严选“店大欺人” , 倚强凌弱 , 大有成为“创业者公敌”的架势 。
第二天 , 网易严选发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创业者的故事 , 你想听吗?》的长文 , 扒出了“最生活”的黑历史 , 明确表态自己没有侵权 , 指责毛巾哥是“说谎者”、“碰瓷” 。
此外 , 为了避免看客认为网易以大欺小 , 文章还扒了最生活毛巾受雷军投资 , 是米家有品生态链的一个环节 。 言下之意 , 对方这次就是来碰瓷 , 想往网易严选身上泼脏水 。
这之后 , 网易严选选择了不再回应 , 而是开始了毛巾买12条送8条、买24条送18条的超级大促销活动 , 同时把毛巾的价格从原来的29元一条降低到了12元一条 。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看客消费者忙不迭都去抢购了 , 网易严选的毛巾转眼间卖到脱销 。
事后 , 网易严选还发布了全新单曲——《网易严选退钱了》 , 歌词里尽是调侃:“几天前有篇文章给严选毛巾泼脏 , 老板说哼~超不爽”、“我们退钱啦 , 哈哈哈哈” , 其混不吝和得意洋洋也是让外界开了眼界 。
不过公关马后炮(PR_Thinker)必须指出的是 , 营销上的吸睛并不代表整个公关应对的完美 。 对于最生活提出的最直接的控诉——G20峰会标志需要授权使用 , 网易严选自始至终没有进行直接回应 。 而在双方互撕过程中 , 网易严选一度悄悄更换G20相关广告词更是之后被扒出 。
这也是危机过后 , 部分回过味的看客开始指摘网易严选的原因所在 。
上榜理由:
在这场公关大战中 , 网易严选承袭网易的个性化做派 , 既不按套路出牌 , 又是套路满满 , 最终将这场危机公关带来的流量全部转换成了销售量 , 虽然在具体应对上有瑕疵 , 但是其采取的借力打力也算得上是一次“教科书”级别 。
基于此 , 公关马后炮(PR_Thinker)将它排为第七名 。 希望同行可以从其部分应对技巧层面获得一些启迪 。
第 6 名
无印良品315危机
“性冷淡”式处理意外获好评
2017年315被曝光的品牌中 , 无印良品是一个特别的案例 。
当天晚会 , 无印良品被曝光违规出售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中禁售产地的商品 。
央视主持人如此说道:“为了一点点利润 , 他们无视消费者的健康 , 企图用一张中文标签蒙住消费者的双眼 , 将危险食品送到同胞们的手上 。 核电站的泄漏缺口需要用层层钢筋水泥来封堵 , 诚信的漏洞也应该用最严格的追责和惩戒来封堵 。 ”
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 显然对品牌的杀伤力极大 。 尤其是“在外包装上贴中文标签”的动作 , 更是被定性为一种欺诈手段 。
在央视曝光之后的第二天 , 无印良品在其官方微博和微信同步发出对此事的声明 , 瞬间刷屏 , 微信更是短时间内达到了10万+ , 剧情逆转了 。
在声明里 , 无印良品称 , 被曝光的食品包装上写的地址实际是该公司在日本的注册所在地 , 而不是生产地 , 并拿出了原产地证明和检疫证明 。
整个“声明”如同无印良品家的产品风格一样——浓郁的性冷淡风 。 通篇理性 , 几乎毫无感性的成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