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套路满满 互联网营销模式有哪些?

当今一些网络概念层出不穷,什么E2E(端到端)、O2O(线上到线下)、众筹、众包、big data(大数据)、3(4)D打印(乱入吧,算啥网络概念)等等,早已经不算什么新鲜词语了,而伴随着产品或者概念产生的网络营销模式也是层出不穷,软文、情怀等等营销模式也是令看客已经审美疲劳 。 本文将谈谈网络营销几种代表模式的套路 。
网络营销套路满满1.制造优惠&从众效应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个产品属性就是价格,其实价格并没有绝对的贵和便宜,只要令消费者觉得其价格相对于其对产品的心理估值低,那就是“买赚了”,就是所谓的有“性价比” 。 因此,网络营销的一个套路就是制造出该产品不同程度优惠的“假象”,让消费者觉得“省钱了”“赚到了” 。
“大家觉得好才是真的好,大家都去买肯定值得买”,这就是消费中典型的“羊群效应” 。 通过人为创造产品的稀缺性造成产品需求较大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让消费者相信产品是具有“高性价比”的,因此才会造成“哄抢”,自己不买就是亏了,自然就会集聚更多眼球和人气 。
同时,人是社会的产物,在这种群体性的消费中,你不参与,总会觉得便宜都让别人占了,自己不占怪可惜,同时有落伍的嫌疑,在这段时间内和大家也缺少谈资,因此,参与除了消耗点钱包,既能赚得便宜又能融入大众,何乐而不为 。
以上论述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发红包
现在很多店铺和商品在购买之前都会让消费者领取一个限免红包,比如100免5块,600免50等等,这种提前发红包的形式可以造成的一种感觉是别人为你的商品价格承担了一部分,那么实际的花费则等额下降了 。 且提前领取的红包不花就会浪费,造成一种“提前拥有”的假象 。
(2)造节
淘宝的“双十一”,京东的“618”,这些人为制造的购物节通过一种“仪式性”,实质上或者仪式性地进行大规模的商家让利促销,让消费者觉得收获了实惠,同时营造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 。
电商造节
  • 饥饿营销
比较典型的是新款手机的发售,一方面手机生产商受到产能的限制,不得不限制购买量,另一方面早一步获得使用权本身就有一种优越性,这种“吊胃口”的方式也确实带来更多的首批购买量、关注度和后续购买量 。
  • 限时让利
“秒杀”“限购”“限时抢购”等等,不得不说这些很多时候商家有很大的让利,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带来关注和流量,程序员们还有点希望,你我很多时候只能做“吃瓜群众” 。
  • 低端产品高端化
对于产品的性能、工艺等用极尽可能的专业词汇(非专业人士看不懂)或者精心的文案来描述,或者将某部分占优的功能过度宣传,营造产品高端化的感觉,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比如之前凡客的300支长绒棉衬衫、小米的一块钢板的旅行等等 。

凡客衬衫的产品介绍,高端、高支、我不认识吉国武,但是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
2.信息披露&概念营销消费者不怕花钱,怕的是“信息不对称”:买亏了自己还蒙在鼓里;买超值了自己还说不出所以然,炫耀却显不出自己的专业性 。 因此,营销者就帮消费者一个忙,将产品的所有信息披露清楚(选择性,有侧重),让消费者自己去了解,充分比较,从而剔除相同的属性选择自己偏好的属性,让消费者自以为买对了 。
(1)属性分解
还是以手机为例,商家在网页上或发布会上充分展示手机的各项参数,当然,会比较侧重所谓的“卖点”,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为什么我要花钱去这款产品而不是另一款 。 在当前手机的创新无法有新的突破的时候,拍照美颜指纹识别这些附属功能反而占据了手机宣传的主流……
  • 对比推荐
同上,将自己的产品拿来和业内公认的代表产品作比较,哪怕有一项能够超越它,那也是卖点(心疼苹果) 。
  • 概念营销
某奶茶绕地球xx圈的广告相信大家都烂熟于心了,某白金助年轻的概念也深入爸妈的人心了,某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也被各种调用,相信我们不会也不可能拿着奶茶杯子去绕地球检验一下,也不会在乎褪黑素到底会不会让你年轻,矿泉水再甜也不如饮料甜,但是,这些概念就像所学的知识一样已经被我们记住了,并且相信了 。 互联网这种敏感性极强的行业必然不会放弃这种传统的但是收效很好的营销方式,雕爷牛腩的极致体验、可口可乐的个性标签、杜蕾斯就是套套的代名词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