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和古筝有什么差异? 古筝跟古琴哪一个弦多


古琴和古筝有什么差异? 古筝跟古琴哪一个弦多

文章插图

首先,它们形成了时代的差异 。
古琴:原名“琴”,又名“七弦琴”“秦雨琴”“七弦琴”,本世纪初为区别于一般其他乐器而改名为“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 。可以验证它至少形成于3000年前 。古琴是孔子时期的一种流行乐器,其创作者是《诗经》中的“前世”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之友”的记载,《诗经》中的潇雅也有“琴瑟击鼓以守田祖于庭”的记载 。古筝也被称为“秦征” 。早在战国时期,古筝就流行到了现在:“临淄非常丰富实用,所有的人都弹古筝、打鼓、锣鼓 。”(战国政策-齐策) 。秦汉以来,逐渐从西北地区向全国各地扩散,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门户 。郑的来源主要有四:第一,相传秦朝时,有一个不成器的人,把乐器传给了两个女人,两个女人为之争斗,导致了两个原因,所以被称为“” 。说法二:郑建同源说:史料中也有很多记载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记载“筝请循礼记乐,以五弦健身”,同时代徐慎的叙事词也叙述“筝、鼓弦以乐健身” 。声明三:郑是秦国名将蒙恬创造或改造的 。史书记载:韩应劭《风俗通》“只按礼乐记五弦,修己身 。”如今,在凉州,郑就像一面镜子 。不知道是谁做的,还是孟田做的 。”说法四:筝是汉代所作,沿袭上述旧唐书乐记:“筝为秦原音,相传为云梦天所作,然非也”,其次为“筝同器,但弦少 。在北京,有五个音调,十三根弦,这是一把古筝 。"
第二,形状的差异 。
古琴琴身由琴面和底板组成 。琴面上有7根弦,故古代称之为“七弦琴” 。琴弦用丝绒绳系住,系在鹅脚(弦)周围,是一种弹拨音乐“无马乐器”;古琴由桐木和梓木制作而成,其造型充满典故 。琴身全长3英尺6英寸5分钟(相当于1225毫米),表示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形,代表天空,而琴底是平的,表示地面,从而证明了“天圆地方大”的说法 。古琴有十三个符号,用金色圆点装饰,表示其泛音音位 。演奏时指触弦,即十三音 。古琴七弦演变而来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古琴只有五根弦,分别标明金、木、水、火、士 。周文王为了纪念他死去的儿子伯夷考,又加了一根弦,所以王武在伐纣时又加了一根弦来鼓舞士气 。因此,古琴也被称为“军民七弦琴” 。
古琴的结构很有分寸,具体分为额、月山、陆承、七头琴、颈、肩、弦、签位、腰、龙纹、冠角(交尾)等 。古琴弹得越久,声音就会越醇厚和谐 。如果你长时间离开它,拿起它一次,它的声音就会重生和矮化 。所以有人说古琴是通灵的,就是这个意思 。
古琴常见的造型有米西式、仲尼式、朱利安式、日落式、月式等 。第一个区别是根据琴身的颈腰形状不同而不同 。漆的断纹是古秦时代的标志 。古琴由于长时间的演奏震动和木器漆基的差异,会形成断线 。如破梅花、破牛毛、破蛇肚、破冰、破龟纹等 。碎纹钢琴因为声音纯净,外形美观,更有价值 。
古筝由架板、面板和底板组成 。最早的古筝是5弦,战国晚期发展到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60年代21弦 。近年来也有24-26弦的古筝 。琴弦均匀地排列在琴面上,每根琴弦都由一个人字形弦马支撑,属于带马的弹拨弦乐器 。从乐器的形制、制作工艺和结构来看,今天的筝与古代的筝有很多不同之处 。目前古筝的统一标准是:1.63米,21弦 。古筝的面板大部分是泡桐木做的,框架是白松 。有红木、老红木(缅甸紫檀)、金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 。在古筝的头部、尾部和侧面 。古筝的音色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围的材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提升,尤其是老红木、紫檀、金楠木 。近代早期有12、13、18、23、25弦等 。在不同的地区,有许多调弦的方法 。郑的新品种包括“蝴蝶式郑”和“转向创业网络调郑” 。
三是音域、音色、表现力的差异 。
古琴只需要七根弦,但一根弦有多个音,音域宽达四个八度以上 。面板上有十三个“钢琴标志”,可以演奏许多泛音和压音 。音色含蓄深沉,古拙典雅,表现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异常的丰富性,因此,在古代,文人墨客将其列为“琴棋书画”之首 。个人感受属于艺术表现中的舒适范畴 。
古筝基本上是一根1-2个音的弦 。同弦动弦马(柱)可随音高调整,音域宽广,音量巨大,音色简单优美,声音优美,表情形象丰富 。
第四,乐谱的差异 。
古琴乐谱独一无二 。古代常用“字分”,唐代以后常用“减字分” 。相传唐代曹柔对简化字谱进行了简化和缩略 。简化字谱的每一个字块都是由汉字的笔画简化而成的复合词 。这种记谱法主要只记住指法动作和和弦顺序、徽位,不记住音高和节奏,属于指法记谱法 。古时候古筝多采用“尺谱”,现在多采用“简谱”和“五线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