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黄疸”,新生儿黄疸到底有多可怕?

十多年前本科实习的时候, 儿科教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至今记忆犹新 。
“这孩子好理性, 不哭不闹的, 真好带!”这是街坊邻居夸孩子的常用语句 。
都知道成都人喜欢打麻将, 有这么一位新妈妈, 小心翼翼的怀胎十月, 好不容易卸货了 。 “他娘的, 一年没打麻将了, 这下要玩个够!”于是背着孩子搓麻将 。 每次麻友都说“这孩子好理性, 不哭不闹的, 真好带!"
但是这孩子总不哭, 吃得也不好, 终于引起麻麻重视, 送去医院检查 。 医生告诉麻麻, 这孩子得的是“核黄疸”, 会引起脑瘫, 将来极有可能落下后遗症 。
……
什么是“核黄疸”?
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 。 是胆红素沉积到新生儿大脑基底核, 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 使神经核被黄染, 导致脑性瘫痪 。
临床表现分四期:
【什么是“核黄疸”,新生儿黄疸到底有多可怕?】警告期
主要表现为嗜睡、拒乳、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状, 也有表现为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大约经过半天到1天进入痉挛期 。
痉挛期
表现为痉挛、肌张力增高、尖叫、眼球震颤、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等兴奋症状, 早产儿的痉挛等症状可以不明显, 经治疗幸存患儿1~2天后进入恢复期 。
恢复期
先是吸吮和反应逐渐恢复, 继而呼吸好转, 抽搐缓解, 痉挛减轻和消失, 此期约持续2周 。
后遗症期
一般在生后2个月~6月出现, 表现为四肢不自主活动, 头躯干扭转, 眼球上转困难或斜视, 听觉障碍, 牙釉质发育不全, 哭闹不安, 智力落后, 最终发展为手足徐动型脑瘫 。
孩子不哭不闹未必是好事, 饿了都不知道哭, 那一定是有问题 。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啰嗦几句 。 很多人听说了有“核黄疸”这回事, 孩子几个小时不哭, 或者几个小时不吃, 或者连续多睡了几个小时, 就紧张得不得了了 。 妈呀, 四不四核黄疸啦?四不四脑瘫了?
“你四不四傻了?核黄疸这么严重的问题, 会一点诱因或者前奏都木有吗?至少他得有黄疸呀!”)
十个娃娃九个黄, 那为什么要重视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非常常见, 且普遍的现象, 十个娃娃九个黄, 8.9个不会因为黄导致什么问题, 但是, 不出问题则已, 一出问题必然会是大问题, 那就是——核黄疸 。
儿科大夫之所以重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一方面, 因为有的病理性黄疸是由于孩子有病, 比如感染、缺血缺氧等, 这些都是需要积极治疗的;另一方面, 因为黄疸本身就可能导致新生儿严重并发症——核黄疸 。
既然十个娃娃九个都黄, 总不能9个孩子都有问题, 都送去治疗吧!
是的, 大多数的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 不需要任何治疗, 但如果黄疸出现的时间、发展速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超出警戒线, 就需要我们重视, 该查, 查, 该治, 治, 避免核黄疸的发生 。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病理性黄疸具有以下特点:
1.黄疸出现过早, 常在24h内出现;
2.黄疸程度过重, 血清胆红素>205-257umol/L;
3.黄疸进展过快, 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umol/L;
4.黄疸持续多久, 足月儿>2周, 早产儿>4周;
5.黄疸褪而复现, 或再度进行性加重;
6.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 。
凡符合以上特点之一者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 (要是6条同时满足可以召唤神龙)

什么是“核黄疸”,新生儿黄疸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病理性黄疸如何治疗?
答:当然是去新生儿科治疗 。 具体方法以新生儿科大夫意见为准 。
第一, 治疗原发病!比如有感染, 那肯定是要抗感染的 。
第二, 针对降胆红素的治疗 。
a)光疗:无公害, 简单易行效果好 。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 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 。 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 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
很多麻麻担心光疗会影响孩子视力, 告诉麻麻们, 光疗的时候, 孩子眼睛是被遮住的, 光照射不到孩子眼睛, 包括男娃的蛋蛋也是被遮住的(医生比你们想得更远, 局部升温对蛋蛋的微弱影响都顾虑到了) 。
b)药物治疗
(略, 详情参考儿科教材或指南)
c)换血疗法
传说中的终极大法, 作者生平也只见过一回 。 这通常只见于严重的RH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性黄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