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便秘VS假便秘,别再让孩子被便秘


真便秘VS假便秘,别再让孩子被便秘

文章插图

在临床工作中 , 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便秘”的孩子 , 一部分是真的便秘 , 需要我们查找原因 , 给予一定的处理;另一部分则是家长认为孩子便秘!
某日在门诊 , 碰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1个月的小宝宝来看病 。
“大夫 , 我们家宝宝便秘”
“大便几天一次啊?”
“6-7天才拉一次 , 急死我了 , 怎么办呀?”
“大便干吗?是宝宝自己拉的还是用了开塞露才拉的?”
“大便倒是挺软的 , 也是他自己拉的 , 就是好多天才拉一次啊”
“宝宝是吃母乳还是吃奶粉?”
“我的奶挺多的 , 所以我们家是纯母乳喂养”
“宝宝平时还有什么不舒服吗?比如 , 有没有总是哭闹蹬腿 , 有没有肚子胀 , 有没有起湿疹什么的 。 ”
“平时挺好的 , 没发现有这些症状”
“体重长得好吗?”
“这个月长了两斤呢”
“根据你们家宝宝的情况 , 他其实没有便秘 , 因为吃母乳吸收好 , 残渣少 , 所以肠内的大便也少 , 也就会出现攒了好几天才拉一次的情况 , 有的宝宝甚至可以十天才拉一次呢 , 你看他也没什么不舒服 , 长得也挺好 , 所以你不用太担心 , 可以观察着看看”
“哦 , 我明白了 , 谢谢大夫!”
在临床工作中 , 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便秘”的孩子 , 一部分是真的便秘 , 需要我们查找原因 , 给予一定的处理;另一部分则是家长认为孩子便秘 。
真便秘VS假便秘,别再让孩子被便秘

文章插图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 , 大便干硬 , 排便费力 , 排便疼痛 , 或者大便嵌塞时出现粪便溢出或者大便失禁 。 仅仅是排便次数偏少 , 但是没有排便费力、疼痛 , 大便也是软软的情况并不算是便秘哦!对于那些确实便秘的孩子 , 就需要我们来查找原因了 。
其实 , 90%-95%的孩子都是功能性便秘 , 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器质性的疾病 , 而主要与饮食、排便习惯、心理因素、肠动力不足、肛门括约肌不协调以及菌群失调有关 。
1)饮食
对于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 , 便秘主要与两种情况有关 。 其一是奶粉冲调太浓 , 水分含量太少 , 因此冲奶粉一定要按照说明操作 , 不要陷入“奶浓一点营养成分多宝宝长得快这样的误区”;其二是过敏 , 尤其是牛奶蛋白过敏 , 这类宝宝可有湿疹 , 还可能出现肠痉挛而表现为下午或者夜间难以安抚的蹬腿哭闹 , 应对方法主要是要求喂奶的妈妈注意规避奶制品(如牛奶、酸奶、乳酪、蛋糕等)以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豆类、花生等) , 而人工喂养的宝宝可能需要换成水解蛋白奶粉喂养以减轻牛奶蛋白过敏 。
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 , 引起便秘的原因主要是缺少膳食纤维 , 水分缺乏以及食物过敏 , 因此应对策略主要为改正孩子挑食的坏习惯 , 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 平时多喝水 , 并注意规避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
2)排便习惯不好
这类孩子大多不会定时排大便;有的孩子便意出现时拖沓 , 没有及时排便;还有的孩子排便时玩手机 , 排便时间延长 ,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便秘 , 因此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很关键 。
3)心理及精神因素
主要见于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 , 由于离开家里到了陌生环境中害怕 , 宁愿自己憋着也不敢在公共厕所排便 , 大便在肠道中储存时间过长水分丢失会导致大便秘结 , 进而出现便秘 。 这类宝宝需要心理支持哦!
4)肠动力不足
由于肠道神经系统异常或者平滑肌收缩异常导致肠道蠕动慢导致的便秘 , 通过结肠传输试验可协助诊治 , 加用胃肠动力药可能协助改善便秘情况 。
5)肛门括约肌不协调
多见于婴幼儿 , 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排便动作 , 导致大便在出口排出困难 。
6)肠道菌群失调
便秘和肠道菌群失调通常相互作用 , 并形成恶性循环 , 因此便秘的宝宝可以考虑口服益生菌哦!
功能性便秘的基础治疗一般包含两方面 , 其一是合理饮食 , 即前面讲到的注意配方奶的配比 , 注意膳食纤维及水分的摄入 , 注意规避过敏食物;其二就是排便习惯的训练 , 基础治疗效果不好的孩子可以考虑口服泻剂(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及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协同治疗 。
除了功能性便秘 , 还有小部分孩子的便秘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导致的 , 比如先天性巨结肠、结肠冗长、甲状腺功能减低、高钙血症、肛门狭窄、神经肌肉疾病等 。 对于基础治疗无效的孩子 , 严重便秘的孩子 , 如大便少于1次/周 , 出现过大便梗阻 , 或者伴有明显腹胀、腹痛、贫血、营养不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孩子 , 我们一定要注意上述器质性疾病的排查避免漏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