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公司怎么样(平安保险可靠吗)


10月29日晚间 , 平安发布公告 , 耗资人民币约3亿元 , 以每股人民币49.26-50.23元回购600.5万股A股 。据统计 , 今年已累计回购6288.33万股 , 累计耗资约31.67亿元 。此前 , 10月27日 , 中国平安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 , 从各个渠道的声音来看市场对这份报告存在一定分歧 。
01 “横看成岭侧成峰”
【平安保险公司怎么样(平安保险可靠吗)】一方面 , 平安的归母营运利润达到1187.37亿元(人民币 , 单位下同) , 同比增长9.2% , 年化营运ROE20.3% , 延续了以往稳健增长的态势 。
考虑第四季度是保险行业传统旺季 , 加上“开门红”在11月启动 , 2021年平安的全年营运利润大概率将再创历史新高 。参照这一与分红挂钩的关键数据 , 不少投资人已经在期待平安第10年的现金分红水平提升 。
另一方面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净利以及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数据同步下滑 。具体来看 , 前三季度营收9046.29亿元 , 同比下滑1.4% , 归母净利润816.38亿元 , 同比下滑20.8% ,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52.37亿元 , 同比下滑17.8% 。难免有人因此对平安的短期态度不自信 。
但与同业对比来看 , 平安此次的业绩相对较好 。从已经公布三季报的几家险企业绩来看 , 归母净利润均在下滑 , 其中 , 中国平安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31.22% , 小于人寿(54.5%)、人保(36.57%)、新华(51.23%)等几家险企的下滑幅度 , 也初步体现了平安的改革效果 。
更重要的是 , 投资人看中的始终是未来 , 面对一份看起来不那么让人自信成绩单 , 分析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 判断是否具备持续性后再下结论 , 必然是更理性的选择 。
从财报上看 , 侵蚀利润大头的是短期投资波动186.36亿元 , 然后是折现率变动影响99.4亿元 , 其他的一次性项目先按下不提 , 单这两项减值就影响平安归母净利润接近300亿 。
投资这块华夏幸福事件也是老生常谈了 , 减值占了148亿元 , 如果剔除华夏幸福减值的影响 , 平安前三季度营运利润和净利润将分别增长14.9%和-0.6% 。事实上随着华夏幸福债务重组方案的出台和后续逐步落地 , 以及平安Q3没有再对华夏幸福增提减值的事实分析 , 华夏幸福事件对市场情绪和公司财务层面的负面影响可以告一段落 。
即使扩大到整个地产板块 , 平安投资的其他地产企业包括碧桂园、中国金茂、旭辉 , 也没有触碰“三条红线”的红档或橙档 , 整体风险可控 。市场较多的恒大、蓝光、泛海等标的上 , 平安保险资金都是零敞口 。
折现率变动更多的是受外部环境影响 , 三季度10年期国债利率最低下探到2.8% , 影响了公司的利润表现 , 第四季度美联储已经发出启动Taper(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信号 , 按照以往经验 , 此举或将带动全球债券市场利率上升 , 国内已经有所反应 , 十年期国债利率已回升至3% , 并有望持续向上突破 , 有望改善相应板块的财务表现 。
再来谈谈与平安寿改休戚与共的新业务情况 。新业务价值下滑的根源在于代理人清虚带来的整个NBV下滑 。到第三季度 , 平安的代理人规模下降到了70.6万人 , 可以理解为外部筛选和内部培养优质代理人的速度 , 低于内部“去劣”的速度 , 公司管理层也在业绩会上坦承“行业增员困难” , 招商证券预计到年底平安代理人规模还将继续下降到60万左右 。
但稍微对比之前公布的保费收入数据 , 就会发现第三季度平安在总代理人数减少17.2万的情况下 , 新业务保费仍增长了2.9亿元 , 足以证明人均效能的有效提升 , 持续验证了代理人渠道改革方向的正确性 。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格隆汇整理)
纵览前三季度数据 , 可以明显看出平安仍处于改革的阵痛期 , 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改革综合影响下业绩继续承压 , 但影响利润的负面因素具备改善驱动 , 整体符合此前公司高管作出的改革长效化预期 , 也符合保险业渠道改革的历史周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