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辅食添加常见误区


解除辅食添加常见误区

文章插图



误区一:宝宝四个月了 , 应该添辅食了 。


这恐怕是辅食添加最常见的误区—严格按照月份牌来开始添加辅食 。


几年前 , 美国的儿科专家的确都推荐在4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 。 但是从90年代末开始 ,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论 , 专家们改变了立场 。 目前美国儿科学会的立场是:倡议母乳喂养的婴儿不要在6个月以前开始进食固体食品 。 国际母乳会的一贯观点是: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 , 依靠纯母乳喂养就能够得到成长所需的一切营养 , 不需要、也不应该添加任何辅助食品 , 包括水 。


是否应该添加辅食 , 也不是看月份牌 , 而是看宝宝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辅食 。 国际母乳会建议妈妈们观察一下几点“准备好了”的迹象:


1、 宝宝有能力表达拒绝 , 即宝宝在不想吃东西时 , 闭上嘴扭转头 , 以此告诉妈妈“我不要!”如果宝宝没有这样的能力 , 你只不过是在向一个无法抗拒你的婴儿嘴里塞他不需要的东西 。
2、 宝宝能够不用扶助 , 自己坐着 , 脖子也能够直立 。
3、 宝宝的舌头推吐反射消失 , 并具备吞咽能力 。
4、 宝宝对大人吃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 并且能够伸手抓住食品 。


过早添加辅食 , 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百弊而无一利 。 最常见的害处有以下几点:


1、 宝宝的免疫系统十分脆弱 , 过早添加固体食品容易引发过敏症 。 等到时机成熟再添加辅食 , 宝宝有能力接受 , 反之则可能造成宝宝一辈子对某些食物过敏 。


2、 宝宝的消化系统、肾功能尚未健全 , 过早添加固体食品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 为将来埋下健康隐患 。


3、 固体食物的营养 , 远远没有母乳完全 。 母乳是根据宝宝的身体需求特别制造的 , 含有完备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免疫因子等等 。 添加了固体食品 , 势必造成宝宝对母乳摄取的减少 , 从而破坏营养的平衡 。


6个月也不是绝对的底线 , 有些早产儿或者过敏体质的婴儿 , 由于身体的原因 , 拒绝或不能接受辅食 , 完全依靠母乳喂养到八、九个月甚至更长 , 也一样营养俱全 , 健壮成长 。 其实 , 直至上个世纪初 , 绝大多数的婴儿在一岁之前都是完全依靠母乳喂养 。


误区二:不及早添加辅食 , 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


其实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的目的 , 并非是补充营养 , 而是训练宝宝习惯另外一种进食方式 。 添加辅食的最初 , 都是一天仅仅喂一小勺单一食品(比如香蕉或者婴儿米粉) , 妈妈观察宝宝是否接受、是否过敏 。 如果宝宝拒绝 , 就必须马上停止 , 再等一等 , 再试一试 。 如果宝宝接受而且不过敏 , 则这样少量单一地添加几天之后 , 可以开始尝试添加少量的另外一种食物 。
如果说开始添加辅食对于宝宝有什么补充 , 重点也不在营养 , 而是宝宝胃口大了 , 单纯依靠母乳已经不能够吃饱 , 需要额外的食物 。 在一岁之内 , 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 , 而不是辅食 。


误区三:添加辅食后 , 就应该给宝宝断奶 。


【解除辅食添加常见误区】有些宣传手册上把辅食称为“离乳食品” , 并建议母亲将辅食替代母乳 , 这是不正确的信息 。 辅食之所以称为“辅”食 , 正是因为它是辅助母乳的食品 , 绝非取而代之 。


婴儿在一岁之前 , 母乳仍是主要食品和营养来源 , 尤其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在于母乳 , 而不是辅食 。 宝宝的身体对于母乳和辅食营养的吸收有着天壤之别:母乳中的营养基本上完全吸收 , 辅食中的很多营养却吸收不全 。 最典型的就是对铁的吸收:母乳中的铁含量虽少 , 但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 , 并且吸收率高达75%;固体食物无论如何增添强化铁 , 吸收率仅仅为4% , 而且牛奶会让宝宝体内的铁通过粪便流失 。
每一位妈妈的乳汁都是为她的宝宝特别设计的 , 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变化 , 来满足宝宝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 。 比如说 , 当宝宝的身体受到新的病菌或病毒侵袭时 , 会通过吸吮乳汁将这个新敌人传送到妈妈身体里 。 妈妈的身体会立刻根据“敌情”制造免疫球蛋白 , 再通过乳汁传送给宝宝 , 在宝宝体内建立屏障 , 保护孩子不受感染 。
因此 , 在添加辅食的同时 , 应该保持每天的母乳摄取量 , 而不是减少 , 更不是取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