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一件玩具么?给弟弟吧。我再给你买”

从小孔融让梨的时候告诉我们要让着弱于自己的小孩, 要学会谦让, 但是现在这个谦让以及礼让总是让很多人误解, 甚至利用这些理由来做出一些不是让你很舒服的事情, 平时带着孩子去朋友家玩, 或者一些有岁数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家玩的时候, 这样的现象就会更加频繁的发生 。 下面一些实例, 来给大家讲讲 。
“哎, 你给给她吧, 她那么小头一次来咱家, 再说了, 只是拿你一个娃娃而已, 你还有那么多个呢, 给她吧, 听话 。 “妈妈对着8岁的小雅说了这么一段话, 小雅心里淌着泪的把她最爱的粉色大熊娃娃递给了只有5岁的小表妹, 只是因为小表妹吵着要哭, 妈妈安慰着小雅说:”没事哈, 就一个娃娃, 妈妈回头再给你买一个, 没什么的, 听话, 乖孩子 。 “


“不就一件玩具么?给弟弟吧。我再给你买”

文章插图



7岁的小君是男孩子性格的小姑娘, 喜欢玩一些男生的爱玩的小玩具, 比如她经常爱的玩的弹力球, 有次去哥哥的家里看见他有一个十二生肖系列的小狗狗的弹力球, 玩起来之后爱不释手, 就不想放下了, 哥哥找她要, 她也不散手, 俩人争执了起来, 伯伯跟哥哥说让让她, 回头爸爸再给你买个, 哥哥自己跑去自己的屋子里哭了, 伯伯只能无奈的跟君君爸说, “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 。 ”君君爸也很尴尬 。 只能匆匆忙忙的带着君君客套了几句回家, 说来也真是巧合, 也就一个礼拜的时间吧, 君君妈妈的同事带着孩子来君君家玩, 看见了内个可爱的狗狗弹力球, 同样玩上就撒不开手了, 哎, 这不能说算是一报还一报吧?君君妈同样的劝君君, 君君坚强的忍住了泪水, 等到同事阿姨带着孩子回家之后, 对着妈妈哭了起来 。
还有一个小故事其实说起来挺负能量的,小建去了哥哥小林家,看上一个变形金刚,就特别喜欢,俩家父母在聊天的时候,小建跟哥哥一起在玩变形金刚打架的游戏,玩了半小时后父母聊的差不多准备回家的时候,就看小建在玩具边上站着不动,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内个变形金刚,小建妈妈一看就知道小建的心思了,就直接走到小建身边跟小建偷偷说了句:"喜欢就拿,没事,你是小孩子,他们不会说你的.不给的话,你就哭就好了"小建一听,脸色突然就变好了,拿着玩具,就走到父母边上去了,小哥哥看见了就不开心了,"跟他说:"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拿走."小建听见了直接就哭闹起来,伯伯直接就说"没事,拿吧,没事,我再给他买个,小林啊,别跟弟弟抢,当哥哥要有哥哥的范儿,不就是个玩具么,送给弟弟了."小林一脸不开心的样子却又不敢不听爸爸的话,只好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亲手送给了弟弟小建.
这种事情,其实在年幼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是否是一个好的习惯呢?或者往大了说是一种不好的社会现象?
弱者有理或者说被要者的一种要面子的行为,在中国,面子很重要,别人家去你家,要招待好,同时有所求,也要礼貌的回应,但是!礼貌是有限度的, 请不要拿孩子的玩具去取悦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件事本身来看, 孩子去到别人家就想拿别人家的玩具时, 已经做到了不礼貌的情况, 不要跟我说这只是一个孩子, 不要强求他做这做那, 懂礼貌学会知道不该要什么, 这些东西都是应该在幼年时期孩子的家长教育范围之内的东西 。


“不就一件玩具么?给弟弟吧。我再给你买”

文章插图



很多孩子在要被要了东西之后, 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会变得自私, 不会分享, 不合群, 一看别人家孩子来了, 闺女就赶紧把自己的玩具啊娃娃啊什么的藏到另一个屋里子, 关上门, 不让别人进 。 怕丢失自己最爱的小财富 。 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总会跟孩子谈心讲:“不就是一件玩具么?爸妈再给你买一件 。 不要这么小气 。 ”既然是送给自家孩子的玩具, 那么对于孩子玩具的归属就请不要干涉了, 对孩子来说, 玩具不仅仅是玩具, 我们换位思考
如果你总是说孩子“不爱分享”、“不大方”, 那父母应该首先做出表率, 什么样的才叫大方!比如:把最心爱的包包送给别人?把最喜欢的房子、车子、票子与人分享?
不要觉得玩具和房子、车子没法比, 其实全在于拥有者的态度, 孩子和你一样, 把玩具当成自己的宝贝 。
或者你也可以试想这样的场景:
别人来你家拿走你的两件喜欢的衣服、包包等, 你还不能表现出不开心;
别人把你家房子、车子、票子充公, 说要支持广大苦难人民…你还得鞭炮庆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