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蕴含什么样的道理 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


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负荆请罪蕴含什么样的道理)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流传深远 。廉颇升任赵国大将军的时候 , 蔺相如还是个无名小卒 。后来秦国提出要用十五座城市交换赵王的珍宝和氏璧 , 蔺相如被人举荐出使秦国 。经过巧妙的斗争 , 蔺相如完璧归赵 , 并且没有被秦王抓到任何的把柄 。在渑池会上 , 蔺相如因为维护赵王又立下了功劳 , 他被封为了相国 , 地位远在大将军之上 。
廉颇知道这个事实后非常不服气 , 逢人就说 , 蔺相如只不过有一张巧嘴 , 何德何等地位在他之上 。要知道他为赵国立下了无数功勋 , 况且他蔺相如还是平民出身 。这一切都让廉颇感到自己没脸见人 。蔺相如听说廉颇对他的意见后处处避让 , 连朝都不去上 。有一次 , 蔺相如上街碰到了廉颇 , 趁着廉颇还没有发现他 , 让车夫调头就走 。
蔺相如手下认为他们离开家乡和亲人追随蔺相如仰慕的是他的大义和才华 , 现在相国害怕廉颇的行为让他们感到了羞愧 。那些手下想要告辞 , 蔺相如挽留他们 , 并对他避让大将军的行为作出了解释 。蔺相如都能在秦国的地盘上与秦王进行激辩 , 又怎么会害怕一个将军 。蔺相如避让廉颇不代表害怕了他 。强盛的秦国正在虎视眈眈 , 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的守护神 , 让秦国不敢轻易有任何举动 。如果将相不和 , 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赵国的利益 。蔺相如之所以采取忍让态度 , 是因为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了个人恩怨的前面 。
没多久 , 廉颇听到了这一番话 , 觉得自己以前的行为确实做错了 。为了向蔺相如赔罪 , 廉颇脱去上衣 , 背着荆条来到了蔺府 。蔺相如忙把廉颇扶了起来 , 接受了他的赔罪 。两人自此一起保卫赵国 , 让秦国不敢来犯 。这就是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
负荆请罪的起因是什么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以及渑池之会两件大功 , 深得赵王的器重 , 从一个小小家臣到位列上卿 , 地位甚至在战功赫赫的大将廉颇之上 。因此 , 廉颇感到不满和羞辱 , 于是有了之后“负荆请罪”的故事 。
公元前283年 , 因为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 , 秦国知道后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 。因为担心把玉璧给了秦国后对方赖账不给城池 , 不给秦国又怕对方撕毁合约直接攻打 , 所以出使秦国的使臣非常关键 , 最后由宦者令舍人蔺相如担任 。蔺相如到了秦国 , 给秦昭王献上和氏璧后 , 见他准备赖账 , 就骗回玉璧威胁要撞碎它让秦王顾忌 , 然后又要求他得到玉璧必须先斋戒五天 。期间 , 蔺相如派人带着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 。五天后 , 他又去面见秦王 , 与他说明情况表示愿意赴死 , 最后秦王无奈放其回国 。蔺相如回国后被封为上大夫 。
之后 , 秦国几次攻打赵国 , 在279年因为向集中力量打楚国 , 就约见赵惠文王来和谈 。于是 , 蔺相如跟随赵王前往 。见面双方饮酒 , 秦王请赵王弹瑟 , 赵王弹了一下 。而秦国的史官当场记载的是秦王命令赵王弹 。见此 , 蔺相如请秦王击缶 , 秦王不肯 , 他又威胁让自己的血溅在他身上 。秦王不开心只好击了下缶 。蔺相如就让赵国史官记载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大臣让赵国献上十五座城池 , 蔺相如让秦国献上都城咸阳 。直到结束 , 秦国都不敢下手 。会面结束 , 回到赵国 , 蔺相如因功被封上卿 。
李逵负荆请罪的事迹
李逵是小说《水浒传》的主要人物之一 , 绰号黑旋风 , 在梁山排行第22位 , 对应天杀星 。在小说中 , 李逵以忠诚耿直、鲁莽好战的形象示人 , 他曾经向廉颇学习负荆请罪过 。而《李逵负荆》也是元杂剧中的一出著名剧目 , 故事虽短小 , 但很好地刻画出李逵性格特点 。
【负荆请罪蕴含什么样的道理 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