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掏500万保护方言 不能让孩子们只会说普通话和英语

灭神近日有消息传出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自掏500万来保护方言 , 不能让孩子们只会说普通话和英语 , 这一行为获得了广大人民的赞赏 , 当今社会 , 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各种外国语言 , 甚至从小就教育他们不要说方言 , 让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没说过自己的家乡话 , 其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方言也是其中的特色之一 , 汪涵此举是非常正确的 。
汪涵的语言天赋极高 , 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他精通上海话、粤语、湖北话、四川话等多种方言 。 有人统计过 , 汪涵在节目里秀过不下20种方言 。 这种用方言“套近乎”的主持风格 , 让汪涵成为无数人的“老乡” 。
汪涵在与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交流时发现 , 不管这些孩子是哪里人 , 他们大多听不懂也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 。 “现在很多孩子只会说普通话和英文了 , 我觉得很可惜 , 因为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 。 ”
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 消亡一种方言 , 就是消亡一种知识体系 。 “全世界现存6000多种语言 。 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 , 这些乡音正以每两周消亡一种的速度在减少 , 而乡音背后的文化基因也在被我们不自觉或者不自知地剪断 , 这个非常可怕!”
“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 , 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 , 但是方言 , 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 , 普通话让你交流极其顺畅 , 而方言让你感受到无限的温暖 。 ”
在他四十岁生日的时候 , 他就开始思考将来与这个世界告别时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 不是明星 , 也不是节目主持人 , 他更希望等那一天到来时 , 人们记住他的是 , 一个语言保护者 。
两年前 , 他独自出资465万 , 在湖南发起了一项方言调查“響應”计划 , “響應”其实就是对应“乡音”这两个字 。 他们计划用5年到10年的时间 , 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 , 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 , 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 , 作为湖南省博物馆永久的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 。 他相信未来人们会花很多很多钱为温暖这个词买单 。
汪涵的存在似乎就是用来告诉大家 , 成功且有内涵的男人 ,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 在观众眼中 , 他学识渊博、舌灿莲花 , 俘获亿万粉丝 , 深受观众喜爱;在朋友群里 , 他神通广大 , 敢做敢当 , 深受朋友尊重;在书画、电视等艺术圈中 , 他颇有建树 , 造诣非凡 。
这个自称“江湖人” , 一辈子和方言打交道的中年男人 , 在刚过40岁的年纪里 , 提前抵达了潇洒的彼岸 。 这一切的成功 , 似乎正应和了那句“人生没有太晚的出发”!
20岁之前 , 他还是个只会说方言的少年 , 错过了学习语言纠正发音的最佳年龄 。 然而为了精彩的人生 , 他选择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 日复一日的练习“八百标兵奔北坡” , “调到敌岛打特盗” , 生生的把普通话练到字正腔圆 。
30岁之前 , 和那些十几岁就登陆央视的主持人相比 , 汪涵并不算出名 , 只能尝试着主持一些自己能够接触到的节目 。 不过 , 一次又一次的临危受命 , 一次又一次的完美发挥 , 一次又一次的妙语连珠 , 让他从众多主持人中脱颖而出 , 从《越策越开心》到《超级女声—总决赛》 , 再到《快乐男声》、《天天向上》和历届《跨年演唱会》、以及湖南卫视春晚等湖南卫视重头节目 , 让汪涵逐步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鹊起、再到红透整个亚洲主持圈 , 汪涵的从场记到著名主持人的一路逆袭是对“人生没有太晚的出发”最好的注解 。
40岁 , 也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汪涵 。 那个全国著名的主持人 , 那个神通广大的朋友 , 那个似乎衣食无忧的人 , 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 在40岁的年纪里再一次选择出发 , 成为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守护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