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书戴嵩画牛阅读答案


书戴嵩画牛阅读答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一课《草原》一、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一自然段 。
朗读指导:草原迷人的景色主要体现在景色美和人情美 。课文第1自然段自上而下描写了草原美丽的景色,第2至5自然段主要通过蒙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体现蒙族同胞的人情美 。作者对草原充满向往与喜爱之情,所以本文的朗读基调是热情奔放、欢畅喜悦的 。
二、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
(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答:“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直接写草原的景色 。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 。
这样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其好处就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浓烈 。
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
答:从草原上主人热情隆重的欢迎客人,主客热情洋溢的会见,主人盛情友好的款待,以及主客联欢、深情话别的情景中体会到“蒙汉情深” 。
与同学交流自己和别人惜别的经历时,要注意描述清楚当时的具体情景,并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情景 。
示例:记得读三年级时,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每天我们总是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几乎是形影不离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今天,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疑惑地看着他,心里琢磨着:什么叫最后一次见面了?他要去哪儿?我们来到湖边坐下,他看着我疑惑的双眼,笑了一下,从袋子拿出一支精致的钢笔,“给你 。”我伸出手,接过李江给我的钢笔,“我要搬家了,要到广州上学了 。这是我给你的送别礼,希望你能喜欢 。”我愣住了,脑海里全都是我与李江的美好回忆,两行泪不知何时从我眼里流了下来,他继续说道:“我要离开这所城市了,我希望你能记住我!”我有点茫然,过了良久,才说:“你要走了,还回来吗?回来记得找我 。”我们在湖边聊了很久很久,夕阳把我们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第二课《丁香结》一、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
答: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然后从丁香的开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形状:星星般的小花;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颜色: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
二、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
1.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找出描写丁香的词语,再仔细读读句子,说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描写丁香的词语: 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这样写表了作者对丁香的喜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答:雨中的丁香具有妩媚(姿态美好、可爱、吸引人)、朦胧、如梦如幻的特点 。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与平时不一样的景象,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颜色交融柔和,给人一种梦幻、迷离、朦胧的感觉,让人仿佛是在欣赏一幅印象派的画作(景物轮廓模糊,色彩交错渗透,有朦胧之感),久久回味,妙不可言 。在作者眼里,丁香和微雨连在一起,能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美,所以才会这样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