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方大同歌词是什么 写给方大同歌词


写给方大同歌词(写给方大同歌词是什么)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523篇原创
1
2002年出品的《无间道》里,梁朝伟向刘德华推荐音响,说“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当时最主流的听歌方式还是音响+唱片,iTunes还要在一年后才会发布 。
那一年,全球卖出唱片212亿美元,实体音乐占了录制音乐产业收入的绝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来自表演授权,不过区区7亿美元 。
那是实体音乐最后的余晖,那时还没有所谓的流量,也没有网红歌曲,唱片销量是衡量一个音乐人成绩的唯一标准 。
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从2001年到2019年的十九年间,实体音乐的收入每一年都在下滑 。
是每一年 。
到了2019年,全球所有的黑胶+CD收入加在一起,不过卖出了44亿美元,不到二十年前的四分之一 。
是黑胶和CD的产品质量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不是的 。
实体音乐的衰微,并不取决于唱片自身 。
就像打败诺基亚的不是更耐用更抗摔的功能机,而是安卓和IOS;
打败柯达的不是更好的胶卷,而是数码相机乃至手机 。
它们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时代变了 。
即使到了今天,它们依然是各自领域的顶尖,它们只不过是连同这个领域一起,被时代丢下了车 。
2
在实体音乐向线上音乐转移的过程中,一个吊诡的问题出现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体音乐没落了,但线上音乐也没有市场,也赚不到钱 。
你可以说谈钱太俗,我做音乐又不只是为了钱,我是为了音乐梦 。
音乐可以不吃不喝,但音乐人是碳基生物,是血肉之躯,是要吃饭的 。
要是音乐人能不吃饭,那还做啥音乐,做科研显然更合适 。
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音乐梦 。——《写给方大同》
问题来了,明明大家都在听歌,可是钱呢?
钱消失于盗版之中 。
所有文化产业,都在盗版中艰难求生 。
归根结底,音乐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门槛实在是太低了,所以盗版的成本也特别低 。
实体唱片也有盗版,但至少生产盗版黑胶你还需要一个厂,还有源头可以追查 。
但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盗版音乐是没有源头的,或者说到处都是源头,我能联网就能成为源头 。
从客观上讲,盗版是很难从技术上被断绝的 。
只要我不牟利,我就是把音源发给朋友,点对点的发,我甚至不发到群里,你能拿我怎么样?
在互联网时代,还去做正版音乐生意的人,得有大勇气大魄力,不然根本不敢踏入这条赛道 。
于是尴尬的事情发生了,线上音乐本身发展得很好,大家都习惯了在网上听歌,但线上音乐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
在实体市场和线上市场之间,出现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商业真空期 。
在线上音乐的前版权时代,国内有大量的音乐APP,上面全都是无版权歌曲 。
看似大家都在听歌,但是钱到不了真正在创作的音乐人手里 。
因为那个时候很少有网站去买版权,既然没版权我一样可以提供给用户听,我为什么要给音乐人付费 。
用户也不会去考虑歌曲全不全的问题,所有网站都是全的,什么歌都有可能被用户自行上传 。
【写给方大同歌词是什么 写给方大同歌词】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在听外文歌的时候,这个网站提供的歌词翻译比较信达雅,那个网站的歌词差劣俗 。
后果是什么,就是那个时候做原创音乐根本不能赚钱 。
就算是知名音乐人,一样卖不出去碟和磁带,一发歌立马就在网上被免费了,网站用你的歌赚了钱,但是和你没关系 。
那时候就有一些新生的音乐人直接在网上发歌,既然音乐赚不到钱了,那我就追求流量吧,然后再靠流量变现 。
问题是,如果赚钱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流量,创作就会自发为了流量而服务 。
这样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就是写好歌的人都“饿死了”,只剩下能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的洗脑神曲 。
做原创的都穷了,抄抄抄和做音乐裁缝的发财了 。
现实就是这样 。
但事情不该是这样子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