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两则》精品教案一等奖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消息两则》精品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
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是教学重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悟-写”四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用两则消息导入)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
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 ——生答:新闻、消息 、通讯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那什么是新闻(消息)呢?
消息的概念
1.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
2.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体
3.狭义的新闻报道指的就是消息,新闻学认为,消息的对新进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最新变动的报道 。
二、读(读教材例文,了解消息的结构) 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 。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 。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 。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
三、悟(读教材例文,感悟消息的特点) 结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分析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释题) 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新鲜性:要求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或者虽不是新近发生,但别人从未报道过 。
4、明确性:简明、扼要 。报道事实,突出重点,不全面深入分析 。四,写,结合课文分析以下题目
第一部分:
1、常识填写 。(2分)
⑴消息的主要结构有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⑵消息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5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结果:
4、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2分)
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摧枯拉朽:
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
风平浪静:
5、请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⑵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
6、请写也该消息的导语 。(2分)
7、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 。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3分)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