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散步有感

关于阅读行走的思考(关于阅读审美行走的思考)
【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散步有感】什么是美?什么是值得研究的美?本来我以为我认为美的东西就是美的,但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大致认识到美的本质 。我想任何一个想研究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行走在美学中》 。
《美学漫步》是宗白华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中最经典的美学文章 。在《行走在美学中》中,他没有构建任何美学体系 。他只是用浪漫抒情的方式来解释,教会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如何建立审美态度,直到我们形成艺术人格 。这就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 。
在这部作品中,所有的文章都准确地把握了艺术的本质,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作者抒情的语言带领我们去欣赏艺术,书名是《行走在美学中》,就是带我们在艺术的花园里走一走,看看作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 。艺术欣赏是对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 。
什么是“美学漫步”?
老宗在《小言》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指出了行走的意义 。他说,行走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比如“西方逻辑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学派,被称为‘行走学派’” 。在他看来,走路是一种自由表达感情和感受的方式,没有刻意的追求 。也许我们可以在路边采一朵美丽的花或一颗闪闪发光的鹅卵石,就像在沙滩上看一朵稍纵即逝的小浪花 。但我们不必刻意保存这些小花和鹅卵石 。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桌子上,“作为散步后的提醒” 。这就是走路的意义所在 。是一种悠闲散步的状态,想去哪就去哪,偶尔还能得到点什么 。审美也应该这样走,随性而笑 。美应该是心灵节奏的自由表达 。
顾名思义,书中的选文都是宗老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 。虽然各章之间有一些联系,但每一章都可以是独立的一章 。这本书就像一篇散文,但是很散 。宗白华先生牢牢把握诗歌、书籍、绘画、舞蹈、音乐、建筑等相关艺术门类的共同特征,广泛接触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在广阔的舞台上探索美学的基本规律,介绍他透彻的理解和艺术思想 。在这本书里,始终有“虚实”、“精神”空和“意境”等几个词贯穿其中 。所以宗白华先生特别重视空之间意识的论述 。我觉得这几个词很像,虽然不能完全划等号,但是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里似乎都指向同一个东西,而那个同一个东西在我看来应该就是他反复提到的美学思想 。
那么在宗老看来,美在哪里?
世界上有如此多美好的事物,如诗歌、雕塑、绘画、书法、音乐、壁画等 。,这一切似乎都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礼物 。但要找到它们,你必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美丽的心灵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内心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无处寻找美的痕迹 。”就好像画家创造的美是他们内心创造的形象,是独特的精神境界 。什么是意境?根据书中的分析,人与世界的联系因关系层次不同可以有五种境界:(1)满足生理物质需求的功利境界;(2)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共存互爱,所以有伦理境界;(3)因为人的结合和互动,所以有政治境界;(4)因为研究物理,追求智慧,所以有学术境界;(5)因渴望回归自然,天人合一,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以利为主,伦理境界以情为主,政治境界以权为主,学术境界以理为主,宗教境界以神为主 。
但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艺术境界” 。在对艺术的论述中,宗老特别注重对艺术所蕴含的生命情感的体验和揭示,在理解艺术的同情和生命意义的基础上,宗老创造性地建构了著名的“艺术境界”,一方面强调艺术境界要超脱空精神,另一方面强调艺术境界要充满情意 。指出中国意境的创造不仅需要屈原的深情,更需要庄子的精神 。只有深入到爱里,才能深入到万物的核心 。是的,艺术具有丰富的生活品质 。超开空精神可以让艺术获得镜中花、水中月的生命灵气 。
老宗对美的态度是超然的,世俗的 。他在书中展现了美好的生活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的感觉 。他从一座小山、一个山谷、鲜花和一只鸟身上发现“宇宙是无穷无尽的生命”,而且它是“一个平坦的世界,完美的和谐” 。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花中世界,沙中天堂”是这种描述中最美的诗 。他的文笔洒脱,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意和灵性 。
他还提到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空的寂静中见时尚,在流行的地方见空的寂静”,从而获得对道的理解,“唯道定空” 。这在传统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中国古代绘画崇尚“留白”和“白布”,用空白色来表达丰富多彩的想象空和博大精深的生命意义,体现了包容万物的胸怀和情怀 。宗华以翔实丰富的事例提出了中国诗词书法中的虚空元素以及由此形成的宇宙意识 。他认为“用追光蹑影之笔,使人心情舒畅”是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在空中,有“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拼了老命”的“道”的涟漪 。在这个虚拟空上,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承载着无尽的意义 。同时他也指出,在中国画中往往可以感受到线条的力量,流动的线条是最美的 。因此,古人常常将形体转化为飞动的线条,这就是中国古画具有舞蹈意味的原因 。敦煌壁画《飞天》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正是因为重视线条,才看到了“笔墨”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笔墨技法表现为“骨劲、骨法、骨气”,“骨”是一种在笔墨中有力的力量,从内部突出 。这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节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每一幅国画都有一个坚定的形象组织,有一个坚定的内在生命力量 。我们要通过“骨”来欣赏“风”,这样才能获得无穷的快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