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灯光 》学案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一课《灯光 》学案)
自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
教材分析:
【一课《灯光 》学案 灯光教学设计】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