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胯骨变窄的方法 耻骨联合分离症

耻骨联合分离(缩小髋骨最简单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十月怀胎不容易,以为孕妇生完孩子就能恢复正常的身体状况,但是你知道有多少孕妇生完孩子会大腿根部疼痛,严重的情况下甚至翻身下床都有困难 。这种症状很可能是骨盆分离,也就是耻骨联合分离引起的 。
什么是耻骨联合分离症
耻骨联合分离是指一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又称耻骨联合脱位,即骨盆两侧的耻骨纤维软骨关节因外力作用而轻微移位,出现耻骨联合距离变宽或上下脱位、局部疼痛、下肢难以抬起等功能障碍 。
导致耻骨联合分离症的原因1.与耻骨联合薄弱解剖关系的变异有关 。
2.分娩时用力过猛,特别是胎儿过大时,子宫收缩过强或不配合而躁动不安 。
3.阴道分娩中不适当的强牵引,如在困难的产钳或臀位牵引后难以脱颖而出时 。
4.黄体酮(叶黄素)分泌过多导致韧带过度松弛,分娩时两侧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容易分离 。
5.由于产程较长、胎儿过大、分娩时用力或姿势不当、腰骶部受凉等因素,分娩时或产后骨盆收缩力失衡,可能导致骶髂关节软骨面错位,导致耻骨联合面不能恢复正常位置 。
耻骨联合分离症的诊断
1.测试:耻骨部位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外旋外展时髋关节活动受限,耻骨联合压迫和骨盆挤压分离测试出现阳性体征 。
2.触诊:如果耻骨联合严重分离,可以触摸分离间隙 。
3.影像学检查:正常人的耻骨间隙为4 ~ 6 mm,孕期可增宽2 ~ 3 mm 。x线影像显示耻骨联合间距明显增宽,一般认为耻骨联合间隙超过10mm即可诊断 。
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主要表现1.耻骨联合处疼痛,翻身时加重,骨盆不能承受压力 。
2.下肢活动受限,行走困难 。
3.检查耻骨联合上方是否有局限性固定压痛,表现为局部怕压、怕压 。
4.有些产妇的下背部和腹股沟区域疼痛 。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康复方法保守治疗1.骨盆制动
(1)用宽度为25 ~ 30cm的松紧带,以患者两侧髂嵴为水平系住骨盆,环体保持骨盆束缚,直至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以限制耻骨联合的受力和活动,松紧度以骨盆承受能力为基础,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2)减少蹲位和负重工作,减少站立和行走时间;
(3)疼痛剧烈的患者应在硬床上休息,左侧卧位是避免出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最佳产前体位 。产后会阴伤口最好交替健康侧卧位和仰卧位,可避免恶露流入伤口,利于伤口愈合 。
(4)产后急性期留置尿管,限制起身排尿,盆腔压力制动可促进软骨和韧带愈合 。
2.物理治疗:
(1)超短波治疗:对耻骨进行超短波治疗,两个电容电极在耻骨处相对,微热,15分钟/次,每天一次;
(2)红光治疗:超短波治疗后立即进行红光治疗,灯距20cm,垂直照射耻骨联合区20分钟/次,每日1次;
(3)治疗处理:在耻骨联合处敷热敷袋(平均温度50℃,持续12小时),每日1袋;
(4)电磁波疗法:每天两次照射耻骨联合,每次30分钟,有助于消除局部水肿,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缓解疼痛 。注意调节灯距30 ~ 50厘米,防止烫伤 。
3.饮食疗法
由于产妇刚生产完,新生儿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应指导产妇吃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半流质饮食,如鸡蛋、鱼、牛奶、虾、动物内脏、蛋黄等 。同时为了促进耻骨联合的康复,加入了猪皮、猪蹄、五花肉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 。因为产后耻骨联合分离,产后活动减少,所以要给予富含纤维的食物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每天服用补钙剂,吃高钙食物 。
4.心理护理
保证产妇感到舒适,缓解其焦虑 。讲解病因,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并积极面对,及时满足其生活需求,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 。
手术治疗:如果耻骨联合间隙超过30 mm,或患者持续疼痛或功能障碍,可考虑手术治疗 。
康复训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 。通过针对性的神经和肌肉训练,可以提高神经控制能力和肌肉力量,从而长期保持康复效果,避免复发 。
盆底肌肉训练
盆底肌位于盆腔的下出口 。当耻骨联合分离时,盆底肌肉会处于拉长、松弛无力的状态,所以下面是我们首先要加强训练的肌肉 。
1.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腿伸展至肩宽;放松背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然后收紧挤压盆底肌肉5秒,再放松10秒;这个动作重复10次 。
2.平躺在瑜伽垫上,弯曲臀部和膝盖;抬起骨盆时,收缩盆底肌肉;骨盆放下与肩同高时,放松盆底肌肉;重复10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