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人物特稿的新技巧 人物特稿( 二 )


除了文字,媒体元素的整合和交互设计在帮助读者了解霍金和“黑洞”的起源以及走近他的研究领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首先,全文16条处置在正文内部的关键词超链接中,其中10条与人物“黑洞”的研究有关,包括《时间简史:从BIGBANG到黑洞》《论文:爆炸如何形成黑洞》《霍金辐射》等 。这些关键词涵盖了“黑洞”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概念、关键文章和突破点;链接指向《纽约时报》过去报道中有关霍金学术研究的文章以及相关外部资源(如学术文章发布网站、卫报对霍金的采访等 。).通过这一关键词的设置,补充了文中无法详解的学术内容,引导有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 。
其次,为了让读者对“黑洞”的研究有更深刻的感受,作者在互动板上标注了生动的语言吸引读者阅读,然后将链接指向一篇有科普视频和大量高清图片的关于黑洞原理的文章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读者可以对“黑洞”、“宇宙”等概念有直观的感受 。
(图3:与“黑洞”相关的文字和视频的交互设计)
再比如,在提到霍金的研究对“黑洞”研究的贡献时,作者设计了一个名为“让你的日历与太阳系同步”的互动板 。读者点进去后,是一个特殊的页面,页面背景是模拟宇宙的动态图,在视觉上给读者营造一种代入感 。专题包含了大量宇宙、星系、恒星运行规律的知识,与霍金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密切相关 。同时,本专题还提供了Google账号和手机客户端两种下载渠道,可以匹配用户的日历功能 。在尝试将太阳系日历添加到Google账户后,作者自动生成了太阳系日历 。这种互动真正把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实用 。
(图4:页面上“将您的日历与太阳系同步”交互板的可视化展示)
这一互动元素的设置围绕人物核心故事展开,形式生动丰富,可操作性和体验性强,既扩大了原著特写的文本容量,又让读者在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其学术研究的魅力和意义 。

拉近用户与角色的距离 。
人物特写需要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现人物 。在传统叙事中,细节描写是使人物丰满、个性化的重要方式 。
《纽约时报》的这个专题也用了大量的语言和行为细节来描述霍金的个人形象 。比如霍金身体不好的时候,仍然要乘坐热气球,进入零重力飞机体验,被问及为什么要冒这样的风险,他说“我想证明,人的精神和思维并不受身体残疾的限制 。”在谈到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遗憾时,霍金只是客观地回应道,“诺贝尔奖是颁给那些理论成果能被客观观察到的学者,而我的研究很难被客观观察到 。”通过细节的运用,可以呈现人物生活态度和性格的主观内容 。读者对霍金的印象不再是一个被“贴标签”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而是一个在学术领域严谨进取,乐于参与流行文化,面对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乐观的人 。
在互动叙事中,媒介融合和互动设计使得细节的呈现更加多样化 。例如,这篇专题文章提供了霍金原声的四个珍贵音频资料,包括霍金对家庭的态度和他的学术生活 。比如,在谈到时间旅行的话题时,他说:“如果我能进行时间旅行,我会回到我第一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天 。我的三个孩子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荣耀 。”相对于文字对人物语言的描述(包括直接引用和转述),音频带来的真实感和接近感更强 。当用户播放音频时,就像是在听一个角色说话,和角色的观点交流,让用户真正体会到角色说话时的心情,可以让用户更好的理解角色的性格和魅力 。而且在人物已经逝去的那一刻,这种音频素材很容易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 。
(图5:霍金声学音频板截图)

字符的多面显示
在这个专题的正文中提到,霍金参与了很多电影、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但因为不是人物的核心价值,所以没有详细进行 。
在传统的特写写作中,这样的事件或内容容易因为作者的细节处理而被读者忽略,但在互动叙事中,这样的内容是可以展开的 。作者用一段两分钟多的视频,将各个节目中包含他的片段进行剪辑拼接,达到总结回顾的目的 。
同样,关于霍金的爱情和婚姻的文字,在谈到他早期的学校生活(他与妻子的相识)和他患病残疾后的生活时,也只是略微提及 。但作者通过插入一段根据霍金前妻自传改编的电影导演的采访视频,借导演之口说明了“万有引力是霍金生活的核心原则”这一观点 。这种互动通过“万有引力”的概念将霍金的爱情和人生观与他的学识联系起来,从而连接起人物的不同侧面;在位置上,正好对应霍金谈论个人生活,提到“女人,她们完全是个秘密 。”这一观点的文本内容再次实践了互动元素在叙事过程中对文本的补充和拓展作用 。通过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内容的展开和呈现,让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更“人”,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也拉近了 。

推荐阅读